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泡沫便恐是糖吸收不良 需要做的4項檢查

小兒糖吸收不良, 顧名思義就是指小兒對糖吸收不好所引發的的疾病, 以為糖是人體的營養物質, 主要的能源物質, 如果吸收不足, 難免會引發疾病, 下面是關於小兒糖吸收不良的發病症狀介紹,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兒糖吸收不良的發病症狀有:

泡沫便

嬰幼兒在進食含有不耐受糖的食物後, 多表現為水樣便腹瀉(稱糖原性腹瀉), 糞便含泡沫, 具有酸臭味。 禁食或飲食中去除不耐受糖後, 腹瀉等症狀即可迅速改善, 是本病的特點之一。

臀紅

酸性糞便刺激皮膚易致嬰兒臀紅, 嚴重者發生糜爛。

電解質紊亂

腹瀉嚴重常引起脫水酸中毒等電解質紊亂, 病程遷延可致營養不良。

覓食表現

有的病兒在脫水症狀得到糾正後, 常有覓食異常饑餓的表現。

其他

較大兒童臨床症狀往往較輕, 可僅表現為腹脹, 排氣增多、腹部不適、腸絞痛或腸鳴音亢進。

在發現小兒有糖吸收不良症狀出現後, 家長可帶其就醫做以下檢查:

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常為大細胞性貧血, 也可為正細胞性貧血或混合性貧血。

生化檢查

血清鉀、鈉、鈣、鎂、磷等均可降低, 血漿白蛋白、膽固醇、磷脂和凝血酶原也可降低, 嚴重病例血清葉酸、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2均可降低。

篩選試驗

(1)糞便pH測定 糖耐受不良兒新鮮糞便pH多

(2)糞便還原糖測定 Clinitest試紙、改良班試劑或醋酸鉛法可進行還原糖測定,

如≥0.005提示糖吸收不良。

(3)測定糞糖 用層析法可測定糞糖, 並區別各種不同種類的糖, 也有採用醋酸鉛法測定糞便中乳糖, 這些方法對診斷均有參考意義。

呼氣氫試驗

人體本身不能產氫, 呼氣中氫乃由結腸內糖被細菌發酵所產生, 正常人對絕大多數可吸收的糖類在到達結腸前可完全吸收, 而腸道細菌發酵代謝未被吸收的糖類是人體呼氣中氫氣的惟一來源, 利用這一原理可測定小腸對糖類的吸收不良。 攝入試驗糖後, 呼氣氫升高或呼氣14CO2降低表示對該試驗糖吸收不良。 方法敏感、可靠、簡便, 且無創傷性, 但需氣相色譜儀測呼氣中氫含量。

一旦確診了小兒有小兒糖吸收不良的出現, 就應採取下列措施進行治療:

飲食療法 從理論上講治療很簡單, 只要從飲食中除去不耐受的雙糖或單糖即可奏效, 但實際執行中有不少具體困難, 例如怎樣找到符合要求的飲食, 限制糖後熱卡如何維持, 糖量限制到什麼程度可使病兒保持無症狀。

(1)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可給不含糖的豆奶, 另加5%左右果糖餵養, 2~3歲後病兒吸收功能常有所恢復, 可耐受小量澱粉及乳糖, 但含澱粉及乳糖的食物可加至什麼程度, 需醫生與家屬共同作出努力, 反復試驗。

(2)蔗糖-異麥芽糖吸收不良:自幼即須限食蔗糖即可不引起症狀, 如乳製品中不加蔗糖, 可用葡萄糖代替, 也忌服含糖漿的藥物。 隨著兒童成長可漸放鬆對蔗糖的嚴格限制,

但需反復試驗。 一般無需限制澱粉, 因澱粉中含1, 6糖苷鍵的支鏈寡糖的成分很少。

(3)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病兒禁食乳糖, 包括各種乳類及含乳的食品。 嬰兒可用不含乳糖的奶粉、豆奶粉或代乳粉餵養, 也可購買豆漿100ml+葡萄糖5~10g按牛奶需要量計算餵養。 也可自製豆漿(500g黃豆, 4L水, 磨制), 製成豆漿後每500ml加食鹽0.5g、乳酸鈣1.5g、澱粉10g、葡萄糖30g。

對症治療 糖吸收不良所引起的脫水、電解質紊亂應首先由靜脈予以糾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