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天穴刺灸法

大家對於這個中醫穴位可能都不太瞭解。 那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簡單的講解一下這個通天穴的相關知識, 看看這個通天穴都有什麼功用, 這個穴位的刺灸法是什麼?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取穴方法〗

該穴位於人體的頭部, 當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 旁開1.5寸。

〖解剖〗

有帽狀腱膜;有顳淺動、靜脈和枕動、 靜脈的吻合網;布有枕大神經分支。

〖主治疾病〗

頭痛, 眩暈, 鼻塞, 鼻出血, 鼻淵。

〖人體穴位配伍〗

配迎香穴、合穀穴治鼻疾。

〖別名〗

天臼, 天伯, 天目, 天白, 天日, 天歸, 天舊。

〖穴義〗

膀胱經氣血在此受熱脹散上行於天。

〖名解〗

1)通天。 通, 通達也。 天, 天部也。 該穴名意指膀胱經氣血由此上行天部。 本穴氣血來自承光穴的水濕之氣, 至本穴後此水濕之氣所處為天之下部, 與頭部的陽氣不在同一層次, 經由本穴吸熱後才上行至與頭部陽氣相同的天部層次, 故名。

2)天臼。 天, 天部也。 臼, 石做的椿米器具, 石也, 腎也, 潤下之氣也。 天臼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陽熱之氣帶來寒冷之氣。 本穴氣血為承光穴傳來的水濕之氣, 其運行變化為吸熱上炎, 而在其氣血吸熱上炎的同時也就為天部帶去了寒冷, 即是本穴氣血有潤下的特性, 故名天臼。

3)天伯。 天, 天部也。 伯, 天之伯也, 即脾氣, 天為肺, 其伯為脾。 天伯名意指本穴氣血帶有脾的熱燥之性。 本穴物質為承光穴傳來的水濕之氣,

其氣弱小, 在天部陽熱之氣稍旺盛的情況下它則表現出脾氣的燥性, 故名天伯。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

〖運行規律〗

由天之下部吸熱後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清熱除濕。

〖治法〗

寒則瀉之, 熱則補之。

常見的眩暈症

1.耳石症

在臨床上最為常見, 多就診於耳鼻咽喉科。 表現眩暈與頭位有關, 起病突然, 開始為持續性眩暈, 數天后緩解, 轉為發作性眩暈。

但當頭處於某一位置時即出現眩暈, 可持續數十秒, 轉向或反向頭位時眩暈可減輕或消失。 可見顯著眼震, 其眩暈持續時間差別很大, 發病後多數在幾小時或數日內自行緩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臨床表現是眩暈呈間歇性反復發作, 間歇數天、數月、數年不等。

常突然發生, 開始時眩暈即達到最嚴重程度, 頭部活動及睜眼時加劇, 多伴有傾倒, 因劇烈旋轉感、運動感而呈驚恐狀態, 伴有耳鳴、耳聾、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脈搏緩慢、血壓下降和眼球震顫。

每次持續時間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 個別呈持續狀態, 連續數日。 每次發作過後疲乏、思睡。

間歇期平衡與聽力恢復正常。 多次發作後眩暈隨患側耳聾的加重反而減輕, 發展到完全耳聾時眩暈也消失。

3.椎基底動脈VBA系統缺血性病變

有眼球震顫而不伴神經系統其他症狀和體征。

按臨床表現分

①短暫缺血發作型, 發作無定時, 可一日內數次或數日1次, 一般數分鐘至半小時緩解或消失。 輕者僅有眩暈、不穩, 重者頻繁發作進展為完全性迷路卒中。

②進展性卒中型, 發病後眩暈、耳鳴、耳聾持續進展加重, 數日後達高峰。

③完全性卒中型, 發病後數小時眩暈、不穩、耳鳴、耳聾達高峰, 明顯眼震。 數周後症狀可逐漸減輕。 常遺有聽力障礙頭暈。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閱讀之後, 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於這個通天穴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以及一定的瞭解了吧!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療這個眩暈症的話!還是要到醫院進行治療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