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是一種與妊娠有關的疾病, 多發生於妊娠中、晚期, 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特徵, 故曾有“妊娠瘙癢症”和“妊娠特發性黃疸”之稱。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病因尚不清楚, 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妊娠後體內雌激素代謝失調有關。 妊娠後, 孕婦體內雌激素水準升高, 造成某些孕婦肝細胞內酶的異常, 導致膽鹽代謝能力的改變, 造成肝內膽汁淤積。

當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時, 就可出現黃疸。 又由於膽鹽存積于皮下, 刺激感覺神經末梢, 就產生了瘙癢症狀。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有家族性的特點,

常常母女或姐妹都會發病。 國內發生率約為2%~4%。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對孕婦無明顯危害, 也不會遺留慢性肝臟病損, 瘙癢和黃疸通常於產後1~2周可自行消退。

部分產婦可因腸道內膽汁酸減少, 影響維生素K的吸收, 引起某些凝血因數合成減少, 發生產後出血。 主要危害在於對圍產兒的不良影響。 膽酸可以刺激子宮及蛻膜釋放前列腺素, 過早激發子宮收縮, 引起早產。 資料顯示, 引起的早產發生率約為36%。 由於膽酸的影響還可引起胎盤絨毛間隙體積減少、滋養細胞水腫等病理改變, 造成母兒間氧和營養物質交換的障礙, 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缺氧, 甚至可發生胎死宮內的嚴重後果。

胎兒的宮內死亡常常是突然發生的,

難以預測。 圍產兒的死亡率約為正常妊娠者的6~10倍。 由於本病對圍產兒的嚴重危害, 已將本病列為高危妊娠, 以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對可疑者應及時作肝功能和血清膽酸的測定。 孕婦的血清轉氨酶可輕度或中度升高, 上升的幅度約為正常值的2~3倍。

血清膽酸增高是診斷本病的敏感指標, 其升高的幅度常可為正常孕婦的10~100倍, 而且, 血清膽酸的增高比瘙癢、黃疸的發生時間要早, 所以, 不少醫院常在妊娠28~30周時, 常規檢測血清膽酸, 作為對肝內膽汁淤積症的篩查, 以便早期撿出本病, 及時採取醫治措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