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選擇性作手術治療, 如椎板切除減壓、脊髓空洞與蛛網膜下腔分流術、枕骨大孔減壓、第四腦室出口矯治術等。 由於一般保守治療不能夠延緩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由於頸枕交界部失去了腦脊液的緩衝作用, 頸部的不經意受傷, 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如肢體癱瘓、呼吸驟停甚至死亡。 因此手術是治療脊髓空洞的重要手段。 脊髓空洞常常是相關原發性疾病的繼發表現形式, 正確的治療原發病後脊髓空洞就會自行消失。
脊髓空洞症的手術治療可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進行顱頸交界區的骨性和膜性減壓,
目前應用微創小切口(長約4-6釐米), 應用微創器械, 小骨窗(2X3釐米大小)治療小腦扁桃體下疝伴脊髓空洞,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微創手術完全不同於常規的大手術, 微創手術在顯微鏡的輔助下完成硬腦膜內的各種操作,
空洞分流術:通常指在空洞較明顯的部位將空洞切開, 使之與蛛網膜下腔或胸腔相通。 通常應用“T”型管行空洞-胸腔分流, 這種分流能夠保持一定的腦脊液勢能梯度, 較好的完成了空洞分流。 這種分流能夠較好的避免空洞-蛛網膜下腔分流所致的粘連梗阻, 進而使手術的成功率明顯提高。
現在的“微創、局限、充分減壓”手術理念及個體化的治療能夠最大限度的解除患者疾患。
2:可試用中藥, 以補氣、健脾、活血為治則, 如地黃飲子加減。
3:脊髓病變部位的放射治療, 少數病例有效。
4:可給以鎮痛藥、B族維生素、ATP、輔酶A、肌苷等。
5:早期膠質增生為主時, 可行放射治療或口服同位素131I治療, 以阻滯病情進展。 出現脊髓壓迫症狀時可考慮行椎板切除減壓術。
6:新針治療:癱瘓肢體的按摩及被動運動等可能對恢復有幫助。 痛覺消失者應防止燙傷或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