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出血或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影響生育嗎

下腹部腫塊常為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訴, 可高達69.6%。 有時也可能為肌瘤的唯一症狀。 凡向腹腔內生長不影響子宮內膜的壁間肌瘤, 尤其位於子宮底部或帶蒂的漿膜下肌瘤往往有這種情況。

子宮肌瘤的症狀:

一、子宮出血

為子宮肌瘤的主要症狀, 出現於半數或更多的患者。 其中以週期性出血(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者月經週期縮短)為多, 約占2/3;而非週期性(持續性或不規則)出血占1/3。 出血主要由於壁間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引起。 週期性出血多發生在壁間肌瘤, 而粘膜下肌瘤則常常表現為不規則出血。

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 個別病例月經量反而減少。

二、腹部腫塊

下腹部腫塊常為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訴, 可高達69.6%。 有時也可能為肌瘤的唯一症狀。 凡向腹腔內生長不影響子宮內膜的壁間肌瘤, 尤其位於子宮底部或帶蒂的漿膜下肌瘤往往有這種情況。 腹部腫塊的發現多在子宮肌瘤長出骨盆腔後, 常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時明顯。 由於子宮及肌瘤被推向上方, 故患者易於自己觸得, 超過4~5個月妊娠子宮大的, 在膀胱不充盈時亦可觸及。 子宮肌瘤一般位於下腹正中, 少數可偏居下腹一側, 質硬或有高低不平感。 較大者多出現變性, 較軟而光滑。 大多數生長速度不快。 解放初期資料, 有生長達22年始就診者, 主要由於在舊社會勞動婦女深受壓迫,

無條件就醫所致。 極少數生長可較快或伴有隱痛, 應懷疑有惡性變。

三、疼痛

表現為腹痛者約占40%, 腰酸者25%和痛經者45%;亦有表現為下腹墜脹感或腰背酸痛, 程度多不很嚴重。 疼痛乃腫瘤壓迫盆腔血管, 引起瘀血, 或壓迫神經, 或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可刺激子宮收縮, 由宮腔內向外排出所致宮頸管變寬大而疼痛;或肌瘤壞死感染引起盆腔炎, 粘連、牽拉等所致。 如個別因子宮肌瘤紅色變性, 則腹痛較劇並伴有發燒。 子宮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或子宮軸性扭轉時亦產生急性劇烈腹痛。 大的漿膜下肌瘤向闊韌帶內生長, 不僅可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疼痛, 而且還可壓迫輸尿管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而致腰痛。

凡痛經劇烈且漸進性加重者常為子宮肌瘤併發子宮腺肌病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所致。

四、壓迫症狀

多發生於子宮頸部肌瘤, 或為子宮體下段肌瘤增大, 充滿骨盆腔, 壓迫周圍臟器而引起。 壓迫膀胱, 則出現尿頻或排尿困難、尿瀦留等;壓迫輸尿管, 可致腎盂積水、腎盂炎。 生長在子宮後壁的肌瘤可壓迫直腸, 引起便秘, 甚至排便困難。 盆腔靜脈受壓可出現下肢水腫。 壓迫症狀在月經前期較顯著, 此乃子宮肌瘤充血腫脹之故。 如果漿膜下肌瘤嵌頓於子宮直腸窩也可出現膀胱或直腸壓迫症狀。

五、白帶

白帶增多占41.9%。 子宮腔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增多, 伴有盆腔充血或炎症均能使白帶增加;當粘膜下肌瘤發生潰瘍、感染、出血、壞死時,

則產生血性白帶或膿臭性白帶, 量可很多。

六、不孕與流產

30%子宮肌瘤患者不孕。 不孕可能是就診原因, 而在檢查時發現存在著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見子宮肌瘤合併妊娠專節。

七、貧血

長期出血而未及時治療者可發生貧血。 解放前, 廣大勞動婦女由於生活所迫, 雖有持久的子宮出血, 無力求治而造成貧血。 解放初期一份有關子宮肌瘤患者的材料介紹:患者血紅蛋白在5~10克者占45.25%。 而血紅蛋白在5克以下者占12.4%, 多為粘膜下肌瘤。 嚴重貧血(5克以下)能導致貧血性心臟病、心肌退行性變。

八、高血壓

有的子宮肌瘤患者伴有高血壓, 有人統計肌瘤合併高血壓者(除外有高血壓史者)在去除肌瘤以後多數恢復正常,

可能與解除輸尿管壓迫有關。

子宮肌瘤對懷孕有影響嗎?

懷孕前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大多可以平穩度過整個孕期, 但是肌瘤隨著孕周增大明顯。 少數會出現以下情況:如肌瘤較大, 孕期增大明顯, 可能會出現紅色變性, 會出現腹部隱隱作痛(多見於肌瘤直徑超過3cm), 發熱等症狀, 甚至發生流產、早產;肌瘤如影響子宮形態可能會發生胎位異常;如肌瘤為粘膜下, 且胎盤附著於肌瘤表面可能發生胎盤早剝。 生孩子後90%以上的肌瘤會在產後3-6個月回縮到孕前狀態。

一般認為:往子宮裡面長的肌瘤(粘膜下肌瘤)影響懷孕;往子宮肌層中間長的肌瘤(肌壁間肌瘤)小的不影響, 大的會有影響;往子宮外面長的肌瘤一般不影響懷孕;如肌瘤靠近輸卵管生長壓迫輸卵管也可能影響懷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