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腸道內的感染由細菌和病毒造成, 特別是致病性大腸桿菌, 是主要的致病菌。 假如孩子有病而大量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還會造成黴菌對胃腸的侵犯。
2、上呼吸道的炎症、肺炎、腎炎、中耳炎等胃腸道以外的疾病, 可以由於發燒和細菌毒素的吸收而使消化酶分泌減少, 腸蠕動增加。
3、不合理地餵養嬰幼兒, 孩子吃得過多, 過少、或過早、過多吃澱粉類、脂肪類食物;突然改變食物, 突然斷奶等, 都能引起孩子拉肚子。
4、氣候變化, 如過冷使腸蠕動增加, 過熱使胃酸及消化酶減少分泌, 也可以誘發急性胃腸炎。
小兒胃腸炎的治療方法
1、飲食療法
應強調繼續飲食, 滿足生理需要, 補充疾病消耗, 但應根據個體進行合理調整。 母乳餵養者繼續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兒可喂米湯或稀釋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 嚴重嘔吐者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 待好轉後繼續餵食。 腹瀉停止後繼續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
2、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
輕中度脫水, 無嚴重嘔吐者可口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ORS)。 新生兒, 或有明顯嘔吐、腹脹、休克、心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嚴重併發症患兒不宜採用口服補液鹽。
3、藥物治療
病毒以及非侵襲性細菌所致腸炎可不使用抗生素。 中毒症狀明顯, 特別是新生兒、嬰幼兒、重症患兒可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