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90%以上輕症手足口病對症治療可治癒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 以嬰幼兒發病為主。 手足口病雖說不是不治之症, 但是因為有些手足口病的病情發展快, 易發生合併症, 甚至危及患兒生命, 所以常會引起家長的驚慌, 讓不少家長聞之色變。

手足口病真的會危及的患兒生命嗎?怎樣才能有效預防手足口病呢?帶著這些問題, 家庭醫生線上編輯採訪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李宏。 李宏教授提醒家長們, 手足口病並不可怕, 家長切不可以過度驚慌, 避免走進認識誤區。 想有效預防手足口病, 關鍵要注意孩子日常的衛生和增強孩子免疫力,

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皮疹及精神萎靡等症狀需及時到醫院確診治療。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 李宏教授

重症手足口病發病病程快, 孩子出現六個表現需觀察病情變化

當家庭醫生線上編輯問到“手足口病是否會危及生命”時, 李宏教授特別強調到, 重症手足口是我們防治手足口病的重中之重。 手足口病有輕症與重症之分, 輕症手足口病就像一場小感冒, 5-7天就可以治療好, 沒有任何的後遺症, 不會形成生命威脅, 但是重症手足口是會威脅到患兒生命的。 重症手足口病的發病年齡比較小, 一般一歲以內的小孩容易發病, 它可表現為出現皮疹少或為無疹型, 且它發病病程極快,

從它開始發病到腦、脊髓損害, 再到心血管、肺損害, 最後到有致死的危險, 時間極為短暫, 甚至可以為兩三個小時。

李宏教授特別提醒到, 對於手足口病的患兒, 如果患者具有以下特徵, 則可能在短期內發展為危重病例, 家長以及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1、持續高熱:體溫(腋溫)大於39℃, 常規退熱效果不佳。

2、神經系統表現:出現精神萎靡、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站立或坐立不穩等, 極個別病例出現食欲亢進。

3、呼吸異常: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

4、迴圈功能障礙: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花紋, 心率增快, 血壓升高、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

5、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

6、血糖升高

手足口病並不可怕, 90%以上輕症手足口病對症治療可治癒

李宏教授告訴家庭醫生線上編輯, 手足口病常見的防治誤區比較多, 主要有兩個。 一是很多家長喜歡誇大化, 因為重症手足口病有生命危險, 所以有些家長一發現孩子有手足口病就容易恐慌。 其實手足口病並不可怕, 90%以上的輕症手足口病可以治癒, 只要採用對症治療, 多給孩子補充水分及微生素, 多注意休息, 注意病患隔離, 一般來講5-7天就可治癒。 二是濫用藥物, 手足口病由於會出現發燒、皮疹等症狀, 所以有些家長會先採用自行購買藥物處理。 其實這是不可取的, 家長若是濫用抗生素類的藥物, 反而會加重病情。

李宏教授提醒家長們, 對於已經得了手足口病的患兒首先應該到醫院確診,

讓醫生鑒別手足口病是輕症還是重症的, 再進行對症處理。 患兒飲食上應該注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最好選擇流質食物, 多補充維生素。 護理方面注意給患兒及時退燒, 還要多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況, 如果孩子出現精神萎靡、肢體陣發性抖動, 或者煩躁不安等情況, 就要警惕病情惡化, 需及時到醫院救治。

專家介紹:李宏 醫學博士, 主任醫師, 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

從事兒科臨床工作30年, 對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具有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 善於醫治兒科各種危重症及疑難雜症, 尤其在小兒神經系統疾病方面如:腦損傷高危兒的早期干預及治療、腦性癱瘓、難治性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腦積水、多動症、抽動症等的綜合治療以及嬰幼兒智慧、運動發育評估和早期教育指導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水準。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 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