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手足口病是由什麼引起的 手足口病的中藥治療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 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 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 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 導致死亡。 因此, 家長應該明確關於手足口病的病因, 便於更好的治療。

手足口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有數種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 此外柯薩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腸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薩奇病毒是腸道病毒的一種, 腸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內的整個消化道, 通過污染的食物, 飲料, 水果等經口進入體內, 並在腸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 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 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 感染後只獲得該型別病毒的免疫力, 對其它型別病毒再感染無交叉免疫, 即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別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二)發病機制

口蹄疫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 現稱為口皰病毒(aphoviruses), 呈球狀顆粒, 直徑為22~30nm, 有7種不同的血清型:即 A, O, C, SATI, SATZ, SAT3 和亞洲-1型, 至少有63個亞型, 各流行區的型別分佈有所不同, 各型間無交叉免疫作用, 從人類分離到的幾乎都是O型, 偶有C型, 傳染源是患口蹄疫的動物, 患病動物的血液,

皮膚黏膜分泌物, 唾液, 尿糞, 乳汁均帶有病毒, 大多是通過直接和患病動物接觸或擠乳時, 病毒通過皮膚微小傷口進入人體發病, 偶可通過食用受染的牛乳, 乳酪, 牛油或其他乳製品被感染發病, 甚至食用病牛的肉和骨頭也可感染, 人與人之間很難相互傳染。

手足口病的中藥治療

一般口服清熱解毒利濕中藥和口腔塗藥(龍膽紫效果不錯)相結合, 經3~7天患兒即可痊癒, 預後良好。 重症患兒若治療不及時, 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等病症。 護理上要定時讓患兒用溫鹽水沖漱口腔, 禁食冷熱辛辣有刺激的食物, 吃一些清淡、質軟的飯菜, 多喝溫開水。 同時要保持患兒衣服清潔, 避免皮膚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種新的傳染病,

發病年齡可以從4個月的嬰兒到30歲的成人, 但以3歲以下嬰幼兒發病率最高。 臨床表現為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 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 患兒疼痛難忍, 時時啼哭、煩躁、流口水, 不能吃東西, 尿黃, 重者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

手足口病雖然不算危重疾病, 但其傳播快、易流行。 病毒可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 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 一旦發病, 宜及時隔離患兒。 另外, 本病發病有明顯季節性, 一般4~5月開始, 夏季達高峰, 所以春夏之交要謹防手足口病。

1、心脾積熱

症狀表現:

身體發熱、無汗, 手、足、口部位出現皰疹, 而且口舌中皰疹呈紅色、伴有劇烈疼痛, 患者唾液分泌過多、難以進食、大便幹結、舌苔黃膩。

治療方法:

以大黃3克, 黃芩6克, 黃連3克, 五倍子6克, 薄荷6克, 與50毫升清水煎成藥汁, 分成兩次飲用。

2、濕熱交阻

症狀表現:

身體發熱、無汗, 手、足、口部位出現皰疹, 口舌皰疹呈暗色, 疼痛感不強, 伴有腹脹、納差、舌苔白膩或有輕微黃膩。

治療方法:

用生甘草10克, 半夏6克, 黃芩6克, 黃連2克, 乾薑3克, 柴胡10克, 藿香6克, 加入50毫克清水, 煎成藥汁, 分成兩次飲用。

3、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症狀表現:

身體高熱、無汗液分泌、出現皮疹、舌紅、肢體痿軟或癱瘓、容易受寒、情緒煩躁、嗜睡、舌苔白膩或有黃膩。

治療方法:

利用大黃3克,

生石膏20克, 寒水石10克, 滑石10克(包煎), 赤石脂10克, 白石脂10克, 紫石英10克, 生牡蠣10克, 生龍骨10克, 乾薑3克, 桂枝6克, 甘草3克, 加入50毫升清水, 煎成藥汁, 分兩次飲用。

本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 因此預防上主主要應做到:

1。 注意飲食衛生, 避免病從口入。

2。 避免與患兒接觸, 幼托機構發現病人, 要採取隔離措施;3。 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

4。 調理脾胃, 及早治療食積。

手足口病的食療方:

1、荷葉粥:鮮荷葉2張, 白米50克, 將荷葉切碎, 煮粥食用。

2、竹葉20片, 燈芯10根, 扁豆15克, 滑石6克, 加少許糖, 煎飲用。

3、銀花蟬衣飲:銀花15克, 蟬衣3克, 清茶少許, 煎水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