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針刺與湯藥合用治癒妊娠期面癱患者

董女士, 28歲, 懷孕5個月, 一日午睡後突然出現表情肌癱瘓、口角下垂、鼻唇溝變淺、鼓腮不能等表現, 丘疹于中醫, 診斷為面癱。 給予口服中藥配合針刺治療。

開處方:桂枝、白芍、當歸、川芎、熟地、荊芥、防風、炒白術、菟絲子、砂仁、炙甘草、鮮生薑、大棗, 每日1劑, 分早晚2次口服。 針刺治療選穴:攢竹、四白、顴髎、頰車、地倉、迎香、翳風、印堂、足三裡。 攢竹、四白、顴髎、頰車、地倉、迎香等穴位均行毫針淺刺, 即刺其皮部即可;翳風施以瀉法;足三裡施以補法;印堂穴平補平瀉。 每日針刺治療一次, 留針20分鐘。 6日後複診, 患者症狀已較前明顯減輕,

鞏固治療6日後, 去針刺治療, 以中藥方劑鞏固治療數日後, 患者痊癒。

針刺法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療面癱的方法, 對於取穴, 四總穴雖有“面口合穀收”之說, 但古籍有“補太陰, 瀉陽明”而下胎的記述, 本案中患者孕5個月, 為慎重起見, 不取合穀。 取印堂穴實為安神定驚, 寧心止痛, 以備不虞。 足三裡其用有三:一為陽明經之合穴, 具有遠端治療之效;二可補脾胃以安胎;三配印堂以奏安神定驚之功。 病邪初犯機體, 尚在肌腠, 故針刺只宜淺刺, 引邪外出即可。 中藥方藥性平和, 另有安胎之品, 具調和營衛, 養血祛風, 安胎固元之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