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寶寶出現了小兒哮喘的症狀, 此病將會嚴重的傷害患兒的身體健康, 而且帶給患兒較多的痛苦, 此病的到來應當積極的進行治療, 而此病的治療誤區應當引起大家的注意, 來瞭解一下小兒哮喘的治療誤區有哪些呢。
把哮喘當成感冒或氣管炎, 小兒感冒是最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患兒常會出現流涕、打噴嚏、咳嗽等症狀, 與支氣管哮喘的前驅症狀類似。 但哮喘主要與過敏體質、上呼吸道感染和空氣污染等有關;感冒只是引起哮喘的外界誘因之一。 如果孩子有哮喘家族史, 比如: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患有哮喘,
此外, 有很多家長和一些醫師遇到反復發作喘息患兒, 常常會誤診為氣管炎、支氣管炎或喘息性支氣管炎, 從而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雖可殺細菌但不能消除哮喘的變態反應性炎症, 從而延誤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寶貴時機。 哮喘患兒會反復出現典型的喘鳴音, 大部分病兒發作時無感染徵象(不發燒, 咽不紅, 無黃痰, 白血球不高等), 常伴有哮喘家族史和個人過敏史(濕疹, 過敏性鼻炎, 蕁麻疹等)。 而不管其年齡大小, 需要用抗哮喘藥治療。
哮喘患兒應少動為宜, 很多家長認為哮喘患兒運動後會誘發疾病發作, 因此常會叮囑孩子既不要上體育課, 也不要參與同學間的遊戲活動。 其實, 室外運動可促使肺功能發育, 增強肺活量和呼吸道防禦能力, 有許多好處。 相反, 不“敢”動的孩子體質反而會變弱, 病情加重。 對於過敏性哮喘患兒, 運動前可先預防性用藥, 即可有效預防哮喘發作。 此外, 運動前的熱身, 能使呼吸道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個逐步適應過程, 也可減少哮喘發作。 哮喘患兒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地點和方式, 避免在寒冷乾燥的環境中運動。 吸入的空氣越冷、越乾燥, 就越容易誘發哮喘。 此外, 運動要根據患兒具體情況而定, 時間不宜過長。
哮喘患兒不可食用海鮮, 海鮮產品是誘發哮喘的常見過敏源, 因此,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哮喘也不尋找過敏原, 只是一味地不讓孩子吃魚蝦, 非但起不到預防哮喘復發的作用, 反而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 體質下降, 更易患病。 專家介紹:對有過敏體質的哮喘兒童來說, 首先應到醫院積極查找引發孩子哮喘發作的過敏原, 比如:食物、動物皮毛、藥物等。 一旦明確患兒對某些食物或物品過敏, 就要積極避免再次接觸, 以免加重過敏狀態。 而對於某些難以避免接觸的過敏原, 比如:塵蟎等, 則可接受系統性脫敏治療, 讓孩子們不再“怕”它們。
用藥原則之一:預防用藥
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發作遵循一定的規律, 發病原因也因人而異。 因此, 家長應時刻留心觀察, 找出患兒的發病規律。 一方面要讓患兒盡可能避免接觸有誘發因素的物質, 另一方面應及時採用預防性用藥, 但大多數預防性藥物在開始應用階段, 對症狀改善較慢, 往往需要連續使用2周以上才能發揮作用, 所以, 患者無論當時是否有症狀, 每日都要定時服用, 這樣才能起到預防作用。 例如, 如果患者在每年10月最易發病, 那麼在9月中旬就應該開始預防用藥了。
用藥原則之二:有效用藥
小兒支氣管哮喘在發作時, 及時吸入藥物治療即可控制症狀。
此外, 小兒支氣管哮喘多在半夜或清晨發作, 因此, 患兒只是日間規則用藥, 而在8小時左右的睡眠期間卻無法用藥, 以致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 為彌補此缺陷, 可以採用各種長效的支氣管擴張劑。 這些藥物的共同特點是, 藥物釋出速度恒定, 藥效可維持8~12小時左右, 且副作用較少。 患者在睡前服用可減少哮喘發作, 亦可在晨起和睡前各服一次。
用藥原則之三:及早用藥
小兒支氣管哮喘發作時,早期病情較輕,及時使用解除支氣管痙攣的藥物,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病人認為一次發作較輕,且症狀消失快,便不重視及早用藥;或者平時經常有一些氣促症狀,但對於病情的變化沒有覺察,以致未能及時調整哮喘用藥時機。這些情況都會錯過早期治療的機會。如果等到哮喘加劇時才匆匆就醫,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造成不良後果。
主要藥物:
1、吸入用藥
一旦確診哮喘即應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劑,常用的吸入劑有二丙酸倍氯松、布地奈得,重度患兒劑量為每日300-600ug,分3次吸入。3歲以下患兒可用儲霧罐輔助送氣,每日劑量相應增加至600-800ug。目前,對於治療疾病的常用方法是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注射、霧化吸入治療。前3種方法是屬於全身用藥,霧化吸入治療是局部氣道用藥,是最安全、最直接的治療方法。
2、口服用藥
病情較重的急性病例應給予潑尼松短程治療(1-7天),每日1-2mg/kg,分2-3次。一般不主張長期使用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兒童哮喘。
3、靜脈用藥
嚴重哮喘發作時,醫生會採用這種治療方式,即靜脈給予琥珀酸氫化可地松或氫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或甲基潑尼松龍每日2-6mg/kg,分2-3次輸注。一般靜脈糖皮質激素使用1-7天,症狀緩解後即停止靜脈用藥,若需持續使用糖皮質激素者,可改為口服潑尼松。
亦可在晨起和睡前各服一次。用藥原則之三:及早用藥
小兒支氣管哮喘發作時,早期病情較輕,及時使用解除支氣管痙攣的藥物,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病人認為一次發作較輕,且症狀消失快,便不重視及早用藥;或者平時經常有一些氣促症狀,但對於病情的變化沒有覺察,以致未能及時調整哮喘用藥時機。這些情況都會錯過早期治療的機會。如果等到哮喘加劇時才匆匆就醫,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造成不良後果。
主要藥物:
1、吸入用藥
一旦確診哮喘即應使用糖皮質激素吸入劑,常用的吸入劑有二丙酸倍氯松、布地奈得,重度患兒劑量為每日300-600ug,分3次吸入。3歲以下患兒可用儲霧罐輔助送氣,每日劑量相應增加至600-800ug。目前,對於治療疾病的常用方法是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注射、霧化吸入治療。前3種方法是屬於全身用藥,霧化吸入治療是局部氣道用藥,是最安全、最直接的治療方法。
2、口服用藥
病情較重的急性病例應給予潑尼松短程治療(1-7天),每日1-2mg/kg,分2-3次。一般不主張長期使用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兒童哮喘。
3、靜脈用藥
嚴重哮喘發作時,醫生會採用這種治療方式,即靜脈給予琥珀酸氫化可地松或氫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或甲基潑尼松龍每日2-6mg/kg,分2-3次輸注。一般靜脈糖皮質激素使用1-7天,症狀緩解後即停止靜脈用藥,若需持續使用糖皮質激素者,可改為口服潑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