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尋找最後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璐璐本來是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 如果活著的話, 她也該考大學了。 她曾經是一所重點中學的文藝部長, 愛唱歌, 愛跳舞, 愛畫畫, 喜歡表演, 喜歡寫作。 她的體育成績也很好, 尤其是跳遠。 可是, 這樣一個女孩子卻自殺了!原因是她上了高中以後, 覺得無法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 她對爸爸媽媽說, 在課堂上, 老師講課她聽不進去, 總覺得自己“大腦一片空白”。 但是, 父母卻批評她“准是胡思亂想”。 她也曾要求父母給她轉個學校, 或者換幾個愛寫板書的老師, 沒有板書她就覺得學起來困難。 但都被父母拒絕了。
在他們看來, 這所重點中學是很多人慕名而來的, 而璐璐的老師們又是很優秀的。

在努力無結果的情況下, 璐璐的會考成績兩門不及格, 有可能留級, 她覺得自己離考大學的目標太遠了, 因此, 她選擇了放棄年輕的生命。

望子成龍是父母們的正常心理。 但是, 父母在希望孩子成才的時候卻很少去考慮孩子的智力環境, 即孩子是否在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習。 在父母看來, 好學校、好老師就一定是最適合孩子的和對孩子最有益的。

事實並非如此, 好學校、好教師只是一種教育模式, 它可能對一些孩子有益, 卻未必對每個孩子都有益。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 每個孩子的大腦就像人的指紋一樣獨特, 沒有兩個人可以用完全相同的方法來處理資訊和思考問題。

例如, 有的孩子表現出空間的天分, 他們的視覺似乎特別發達, 喜歡把事物視覺化, 這樣的孩子可能在繪畫、攝影、建築或服裝設計、造型藝術等方面表現出興趣和特長;也有的孩子表現出音樂天分, 他們的聽覺特別發達, 很小就表現出對音準和聲音變化高度敏感, 並能迅速而準確地模仿聲調、節奏和旋律;有的孩子表現出身體運動天分, 他們能很好地協調肌肉運動, 體態和舉止優美而恰當, 這樣的孩子大多容易在體育運動、機械、戲劇和其他操作工作中有傑出的表現, 很容易成為優秀的演員、舞蹈家、運動員、機械師或外科醫生等;還有的孩子擅長人際交往, 他們比較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

能夠和各類人相處, 在不同的情況下能夠自如地表達自己, 經常充當團體的領袖人物, 這樣的孩子比較容易在政治、教育、管理或社會活動等領域獲得成功。 當然, 也有的孩子表現出不止上述一種天分。

這個理論被人們稱為“多元智力”理論, 是哈佛大學的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多年研究的成果, 它證明了每一個人至少有7種不同的智力中心——語言的智力、邏輯-數學的智力、視覺空間的智力、身體動覺的智力、音樂的智力、人際交往的智力、進入內心的智力。

這個理論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成功標準。 如果父母們能夠關注孩子的不同才能, 也許會發現,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奧運會金牌得主、著名的美國跳水運動員格裡格·洛加尼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

講話和閱讀都很困難, 但他卻喜歡和精通舞蹈、跳水、雜技和體操,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 洛加尼斯決定發展自己的運動才能, 最終獲得驕人的成績。 因此, 建議父母調整看待孩子的角度, 允許孩子用獨特的方式去發展自己的才能。

建議父母能夠照顧孩子在學習方式方面的差異, 發現他們的長處, 讓他們有機會按照自己擅長的方式獲取知識和技能, 那麼孩子就不至於在學習上遭遇痛苦的失敗經歷。 傳統的智力測驗和學校教育往往只重視邏輯-數學智慧和語言智慧, 也就是說希望孩子在數學、語文等方面佔據優勢。 考試的內容也大多側重對這兩種智慧的發掘和考察。

父母們也大多關注孩子這兩方面的能力, 認為把語文數學學好就是好孩子, 如果別的方面好, 父母有可能把它當做不務正業。 這樣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那些在其他方面有天分的學生是很不公平的, 特別是那些喜歡自己動手操作、靠實踐活動獲取資訊、喜歡追問為什麼、需要和同學們交流才能理解講課內容的孩子, 他們所擅長的學習方式是得不到老師和父母的肯定和鼓勵的。 他們很可能被老師父母視為不遵守紀律、多動或者笨拙的孩子, 他們可能在單一形式的考試中屢屢遭遇失敗。

像璐璐, 從她的客觀條件來看, 她是個善於通過視覺去獲取資訊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更需要視覺上的刺激。 如果老師上課時只是大聲而快速地講解,而不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或者板書不能突出要點,那麼下課以後,她就很有可能感到“大腦一片空白”。同樣,如果另一個孩子主要是通過聽覺獲取資訊,而老師卻要求他學習的時候不許說話,閱讀的時候不許出聲,那麼,這個孩子可能根本“看不進去”。如果璐璐的父母能夠瞭解孩子的學習方式與眾不同,如果他們能説明璐璐認識到成功的路不僅僅是考大學,那麼相信璐璐的悲劇不會上演。

就像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一樣,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也是不同的,父母們應允許孩子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同時給孩子適當的幫助,使孩子愉快地學習。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如果老師上課時只是大聲而快速地講解,而不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或者板書不能突出要點,那麼下課以後,她就很有可能感到“大腦一片空白”。同樣,如果另一個孩子主要是通過聽覺獲取資訊,而老師卻要求他學習的時候不許說話,閱讀的時候不許出聲,那麼,這個孩子可能根本“看不進去”。如果璐璐的父母能夠瞭解孩子的學習方式與眾不同,如果他們能説明璐璐認識到成功的路不僅僅是考大學,那麼相信璐璐的悲劇不會上演。

就像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一樣,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也是不同的,父母們應允許孩子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同時給孩子適當的幫助,使孩子愉快地學習。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