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秋即將到來的時候, 中醫的各種養生法都被挖出, 中醫專家指出, 根據天人合一的原則, 從立秋開始, 就要逐漸開始以“養”為主的保健原則, 飲食上多辛少酸, 忌寒涼、受冷, 而拔火罐等治療由於容易引起寒氣入內, 也要謹慎進行。
睡眠調整:早睡早起
專家表示, 從立秋開始, 氣候由熱轉寒, 是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 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 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向陽消陰長過渡。 因此, 秋季養生, 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 皆以養收為原則。
首先, 秋季的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 “秋三月, 早臥早起,
食補原則:多酸少辛
秋主收, 在食補上要做到用酸補之, 而辛能瀉之。 酸味收斂補肺, 辛味發散瀉肺, 所以, 要盡可能少吃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 適當多吃一點酸味果蔬。 此外, 秋天還會產生燥, 可適當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 還應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 如、沙參、西洋參、、杏仁、川貝等, 對緩解秋燥大有幫助。
另外, 秋季也是腸道的好發季節, 因此要特別注意衛生。
防止秋瀉:多喝優酪乳
經常感到腸胃不舒服, 消化不良的人在秋季容易發生腹瀉。 預防這種情況應該多喝乳酸菌奶, 但不能是冰優酪乳。 乳酸菌可以分解鮮奶中的乳糖而產生大量的乳酸, 使人體腸道呈酸性。 這種酸性環境可抑制菌在人體內的產毒作用。 同時乳酸菌奶中所富含的乳酸菌還具有清理腸道、促進消化的作用, 從而保護腸胃的健康。
秋天不單是腸胃疾病易發的季節, 同時也容易患上其他疾病。 治療這些疾病的有些藥物對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性, 服後可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