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三七辨真偽

三七又名山漆、田三七, 為五加科植物人參三七的根, 其葉生長為左三右四, 故名三七, 因有止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又有“止血金不換”的美稱。 每年夏末、秋初開花前, 或冬季種子成熟後採挖, 多選生長3年以上者, 挖取根部, 去淨泥土, 剪除細根及莖基, 曬至半幹, 反復搓揉, 然後曬乾。 再將其置容器內, 加入蠟塊, 反復振盪, 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即成。 其性溫, 味甘微苦, 入肝、胃、大腸經, 主要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剌痛、跌打腫痛等症。 《玉楸藥解》載:三七“和營止血, 通脈行瘀, 行瘀血而斂新血。

凡產後、經期、跌打、癰腫, 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傷、箭傷, 一切新血皆止。 ”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 三七還能明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 減少心肌缺氧, 增加毛細血管的抗力, 有強心、降壓的作用。

三七為名貴中藥, 療效顯著, 價格昂貴, 因此, 市場上有葵科植物藤三七冒充三七出售, 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三七

外觀呈圓錐形或紡錘形, 多數不分支, 長1~6釐米, 直徑1~4釐米, 表面呈光亮的黑棕色, 頂端較平, 莖基殘痕不明顯, 周圍有瘤狀突起, 全體有斷續的縱皺、支根痕及少數突起的橫向皮孔;質堅硬, 不易折斷, 斷面木部與皮部常分離, 皮部黃色、灰色或棕黑色, 木部角質光滑, 有放射狀紋理;聞之氣微, 口嘗味先苦而後微甜。

偽品藤三七的珠芽

外觀呈不規則的紡錘形或圓柱形, 長3~6釐米, 直徑1~3釐米, 表面有瘤狀突起及折斷後的圓形疤痕和彎曲的縱皺紋;斷面類白色, 顆粒狀, 或呈黃棕色角質;聞之亦氣微, 但口嘗味甘淡而後微苦, 嚼之有黏滑感。

偽品還有珠子參、竹節參、峨參、菊三七、水田七等植物的根莖, 更有甚者以木薯的澱粉和苦楝樹葉軋粉, 用模具壓制, 偽造成三七;或用中藥莪術雕刻加工而成冒充三七, 這些偽品既不與三七為同一科屬的植物, 又不具有真品三七的各項功效, 故不可代替三七使用, 以免貽誤治療, 甚至會引發不良反應。 我們在購買使用時, 可根據以上特點, 仔細辨別真偽。 服用時最好到大的、有信譽的藥店購買, 以免上當受騙。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