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新生兒黃疸的五大症狀 中醫如何辯證治療黃疸

新生兒黃疸有哪些症狀表現呢?怎樣判斷是否是新生兒黃疸呢?一起來瞭解下新生兒黃疸症狀。

新生兒黃疸的五大症狀

1、生理性黃疸輕者呈淺黃色局限於面頸部, 或波及軀幹, 鞏膜亦可黃染2~3日後消退, 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 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 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4周, 其糞仍系黃色尿中無膽紅素。

2、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 重者顏色較深, 但皮膚紅潤黃裡透紅。

3、黃疸部位多見於軀幹、鞏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4、新生兒一般情況好,

無貧血, 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 不發生核黃疸。

5、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 可略延遲1~2d出現, 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 可延至2~4周。

新生兒黃疸如何治療

能自愈

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 不必治療。 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 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濕熱型

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 其色如枯色, 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 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藥治療, 伴見高熱、煩躁喘促, 或抽搐、或昏迷, 並且有嘔吐腹瀉等

胃腸道症狀。 此型—般病情較重, 多為核黃疸病人。 中成藥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湯藥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藥,

水煎服。 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藥灌不進去時, 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 保留灌腸, 一日一次, 或採用針灸, 西藥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瘀滯型黃疽

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 黃色較深且晦暗, 並逐漸加重, 身體消瘦, 飲食減少, 大便溏稀, 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 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 傷及脾胃, 瘀阻血分, 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 養肝健脾, 中藥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藥、雞血藤等藥物。

脾濕型黃疸

小兒皮膚發黃, 日久不易退, 其色晦暗, 面色無華, 體質消瘦, 乏力納少, 大便溏軟, 四肢欠溫, 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 中藥可用茵陳、白術、乾薑、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

中成藥可用健脾丸, 地茵合劑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