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失眠患兒心理護理診斷

失眠是指明顯的個人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質和量的變化, 出現的入睡困難, 易醒早醒, 淺睡多夢, 甚至徹夜不眠的情況, 失眠出現的時間一般比較短, 如及早加以干預, 消除心理因素, 可以很快緩解, 否責長期下去, 可發展為慢性失眠, 頑固性失眠, 那麼, 讓我們瞭解一下失眠患兒心理護理診斷。

自責心理有些人因為一次過失後, 感到內疚自責, 在腦子裡重演過失事件, 並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妥善處理。 白天由於事情多, 自責懊悔情緒稍輕, 到夜晚則“徘徊”在自責、懊悔的幻想與興奮中, 久久難眠[1] 。 期待心理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擔心睡過頭誤事,

因而常出現早醒。 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網站管理員, 由於上大夜班, 常于晚7時睡覺, 因害怕遲到, 睡得不踏實, 常常只能睡上1-2小時, 就被驚醒, 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 也有的人在晉升、職稱評定、分房結果快要公佈前, 往往也處於期待興奮狀態, 難以入睡。

童年創傷心理的再現有的人由於童年時受到喪失父母、恐嚇、重罰等創傷而感到害怕, 出現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現象, 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好轉, 但成年期後, 由於受到某種類似兒童時期的創傷性刺激, 就會使被壓抑在潛意識的童年創傷性心理反應再現, 重演童年時期的失眠現象。 手足無措心理:有的人受到突發事件刺激後,

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 手足無措, 不知如何是好, 以致晚上睡覺時也瞻前顧後, 左思右想, 但始終處於進退維谷、舉旗不定的焦急興奮狀態。 怕失眠心理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慮”, 晚上一上床就擔心睡不著, 或是盡力去讓自己快入睡, 結果適得其反。

人的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活動有興奮與抑制兩個過程。 白天時腦細胞處於興奮狀態。 工作一天后, 就需要休整, 進入抑制狀態而睡眠, 待休整一夜後, 又自然轉為清醒。 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相互協調, 交替形成周而復始的睡眠節律。 “怕失眠, 想入睡”, 本意是想睡, 但“怕失眠, 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腦細胞的興奮過程, 因此, 越怕失眠, 越想入睡, 腦細胞就越興奮, 故而就更加失眠。

以上五種導致失眠的心理因素是常見的心理因素導致失眠的原因, 根據不同的心理因素給予不同的治療, 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建議患者睡前喝杯溫牛奶或溫蜂蜜水, 大多數人喝過後會像小孩一樣甜甜睡去。 同時呢失眠者在“yao補不如食補”的今天, 如果採用得當的食療方, 除不良反應外, 且有一定的催眠功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