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系肝膽疾病、創傷、手術或全身性因素而致的膽道出血。 國外所見的膽道出血多繼發於肝外傷, 而在國內以膽道感染所引起的膽道出血最為常見。 膽道出血的常見原因有外傷、手術損傷、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肝組織穿刺活檢、經皮膚肝穿刺膽道引流(PTCD)、肝內炎性病變、膽道炎性病變、急性胰腺炎、膽道蛔蟲症、膽石症、肝膽及胰腺腫瘤等。
臨床表現
1.外傷性膽道出血
患者多有明顯的上腹部外傷史, 但有時亦可能因出血距外傷的時間較長, 或腹部傷的程度不嚴重, 因而忽略了外傷史。 一般在傷後1~2周時,
2.感染性膽道出血
感染性膽道出血多發生在有嚴重的膽道感染或膽道蛔蟲症的基礎上, 患者突然發生上腹部絞痛, 隨之發生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出血雖然經過處理後可以暫時停止, 但經數天至兩周的時間, 出血又復發, 由於感染及出血, 患者的情況迅速嚴重惡化, 不少患者可併發多發性膽源性肝膿腫。
檢查
1.病史
膽道出血前常有肝、膽手術,
2.腹痛
上腹或右上腹絞痛或脹痛, 並向右肩背部放射。
3.嘔血及黑便
常在上腹絞痛後出現嘔血、黑便或僅有黑便。
4.黃疸
多數患者可出現全身皮膚、鞏膜黃染及不同程度的低熱, 合併感染時則出現寒戰、高熱。
5.體檢
右上腹不同程度的壓痛或肌緊張, 肝及膽囊腫大。
6.化驗
血總膽紅素及膽紅素升高。
7.B超檢查
可發現肝內、外膽管擴張, 發現膽囊及肝膽管結石, 肝、胰的占位性病變。
8.選擇性肝動脈造影
可發現肝內占位性病變、肝動脈的瘤樣病變、肝動脈膽管瘺、肝動脈門靜脈瘺及肝動脈的異常病變。 選擇性肝動脈造影的陽性結果為膽道出血提供治療依據。
9.纖維內鏡檢查
內鏡下發現血液自壺腹開口處流出, 則確診為膽道出血。 同時瞭解並排除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的出血病變。
10.CT及肝核素掃描
均顯示占位元性病變。
11.胃腸鋇餐X線檢查
可除外由食管下段曲張靜脈破裂及潰瘍病引起的出血。
12.肝臟超聲檢查
可發現肝內有占位性病變及液性暗區。
診斷
1.發熱、寒戰、黃疸, 上腹絞痛後出現嘔血、黑便或T管引流出鮮血, 出血呈週期性。
2.失血性休克等一系列表現。
膽道出血患者的注意事項
給予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 如各種粥類、米湯等。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地膽道出血的相關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了呢?對於膽道出血這類型的疾病我們要及早治療, 避免膽道出血的惡化導致其它疾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