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偏方>正文

脾胃不好,可以喝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亦不只是甘溫以除熱, 其于脾胃氣陰不足而致的虛證, 適應範圍非常廣泛, 用之得當, 莫不效同桴鼓。 誠如趙獻可所說:"後天脾土, 非得先天之氣不行, 此氣因勞而下陷于太陰, 清氣不升, 濁氣不降, 故用升、柴以佐參、芪, 是方所以補益後天中之先天也, 凡脾胃不足, 喜甘而惡苦, 喜補而惡攻, 喜溫而惡寒, 喜通而惡滯, 喜升而惡降, 喜燥而惡濕, 此方得之矣。 "

中醫認為,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古時判斷一個人的生死, 常常摸一摸這個人嘴裡還有沒有氣, 有氣則生, 無氣則死, 故而有了"人活著就是一口氣"之說。

氣的來源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 另一個則是脾胃所化生的水穀精微之氣。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認為, 人體的元氣有賴於脾胃之滋生, 脾胃生理功能正常, 人體元氣就能得到滋養而充實, 身體才會健康。 因此, 古人有"內傷脾胃, 百病由生"的說法, 即一個人如果脾胃不好, 陽氣就會不足, 各種疾病也就隨之而來。

宋金時期著名醫學家李東垣是"補土派"(五行中"胃"對應"土")的代表人物, 他以"人以脾胃中元氣為本"的原則, 結合當時人們由於飲食不節、起居不時、寒溫失所導致的胃氣虧乏, 創制了調理脾胃的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 方藥組成如下:

【組成】黃芪1.5克(病重者可加至3克), 炙甘草1.5克, 人參(去蘆)0.9克,

當歸身(酒焙乾或曬乾)0.3克, 橘皮0.6~0.9克, 升麻(不去白)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術0.9克。

【用法】上藥切碎, 用水300毫升, 煎至150毫升, 去滓, 空腹時稍熱服。

【功用】補中益氣, 升陽舉陷。

【主治】脾胃氣虛, 少氣懶言, 四肢無力, 困倦少食, 飲食乏味, 不耐勞累, 動則氣短;或氣虛發熱, 氣高而喘, 身熱而煩, 渴喜熱飲, 其脈洪大, 按之無力, 皮膚不任風寒, 而生寒熱頭痛;或氣虛下陷, 久瀉脫肛。

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人參、白術、甘草甘溫益氣, 補益脾胃為臣;陳皮調理氣機, 當歸補血和營為佐;升麻、柴胡協同參、芪升舉清陽為使。 綜合全方, 一則補氣健脾, 使後天生化有源, 脾胃氣虛諸症自可痊癒;一則升提中氣, 恢復中焦升降之功能, 使下脫、下垂自複其位。

另外, 補中益氣湯的適應指征為脾胃氣虛,

凡因脾胃氣虛而導致的各類疾患, 均能適用, 一般作湯劑加減。 使用藥物的分量, 也可相應提高。 一般用量為:黃芪、黨參、白術、當歸各9克, 升麻、柴胡、陳皮各5克, 炙甘草3克, 加生薑2片, 紅棗5枚, 或制丸劑, 緩緩圖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