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偏方>正文

便秘驗方秘方

[通治方]

陸永昌:幾十年來, 我應用“增水行舟”之法, 根據業師劉惠民老常用的藥物, 參以古方加減配伍, 效果頗為滿意。 處方:

肉蓯蓉15~24克 熟地黃12~18克 當歸9~15克 郁李仁(炒)9~15克 黑芝麻(炒)9~15克 胡桃仁(炒, 去脂皮)6~9克 炒枳殼4.5~6克 玉竹9~12克 知母6~9克 砂仁(搗)3~6克

諸藥加水200毫升, 浸泡半小時, 以文火煎取100毫升;藥渣再加水約150毫升, 煎取100毫升, 兩煎混合, 分兩次於午、晚飯前溫服。 服十餘劑後, 如大便通暢, 可按原方數倍量, 製成9克重蜜丸。 每服1丸, 日2~3次, 溫開水送服, 以鞏固療效。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辨證方]

1、寒 證

廖浚泉:餘在臨證中, 遇陽虛寒凝而便秘不通者,

用白通湯(附子30克 乾薑10克 蔥白12釐米)治療, 其效甚捷。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劉炳凡:余曾治一翁, 素來嗜酒, 患習慣性便秘, 醫用硝、黃, 腹脹加劇, 按之石硬, 飲食難下, 口中時吐濁痰, 舌淡胖, 苔白滑而厚, 此陰寒夾痰飲之證, 治用西硫黃250克搗碎, 置豆腐1公斤內煮24小時, 去豆腐取硫黃, 與法半夏等分研細, 制蜜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 日3次, 飯前服, 連服5日便通濁降。 余遵師傳而用此法每獲良效。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2、熱 證

陳士鐸:人有大便閉結, 口幹唇裂, 食不能消, 腹痛難忍, 按之益痛, 小便短澀, 人以為大便之火閉也, 誰知是脾火之作祟哉。 方用救土通腸湯。

玄參60克 當歸30克 生地30克 知母3克 厚樸3克 升麻1.5克 大麻子30粒

水煎服。 2劑大便必通。 減去大麻子、知母,

再用4劑, 脾火盡散, 大便不再結矣。

--《辨證奇聞》卷四

冉小峰:便秘湯, 治陰虛便秘, 習慣便秘。

玄參12克 麥冬12克 生地12克 郁李仁6克(打) 火麻仁6克(打) 枳殼6克

上6味加水500毫升, 浸泡30~50分鐘, 加熱煮沸30~40分鐘, 過濾;殘渣再加水300毫升煮沸30分鐘, 過濾,

合併兩次濾液即得。 每日1劑, 分3次服用。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

3、虛 證

趙紹琴:有血虛陰傷, 大便失潤之證, 於臨床最為多見, 其脈細弦略數, 舌淡苔薄, 治宜養血益陰。 在臨床對此類病人, 常用當歸一味50克, 濃煎頻服, 其補血潤燥之功甚捷。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張璐:老人血枯便閉, 用生地黃、當歸身、鮮首烏各12克, 廣皮3克, 熬膏燉熱服半小杯;不通, 三五次效。

--《張氏醫通》卷七

4、實 證

張仲景:麻子仁丸, 治趺陽脈浮而澀,

浮則胃氣強, 澀則小便數, 浮澀相搏, 大便則堅, 其脾為約。

麻子仁36克 芍藥9克 枳實24克 大黃50克(去皮) 厚樸9克(去皮) 杏仁18克(去皮尖, 熬, 別作脂)

上6味, 末之, 煉蜜和丸, 梧子大。 飲服10丸, 日3服;漸加, 以知為度。

--《金匱要略》卷中

塗紳:硝角一滑法, 治大便不通神效。

皮硝1撮(水化) 香油1小盞 皂角少許

混合均勻。 用竹管一頭套入穀道6釐米, 將前藥3味, 入豬尿泡, 內竹管投之, 用手盡力送人, 其大腸受藥以開之, 其便如湧決之水, 其壅又何如不通, 法須如徹, 功效極大, 患此者宜斯霸道藥當之。

--《歷代名醫良方注釋》

路志正:若素飲濃茶, 過飲酒漿, 雖大便稀溏, 然也努掙難出, 而成濕秘, 其面色晦滯, 苔膩, 脈濡緩, 治宜宣清導濁湯, 運用得當, 確有良效。

豬苓15克茯苓15克 寒水石18克 蠶沙12克 皂莢子9克

水煎服。

曾治一王姓婦女, 患便秘5年, 經某醫院診為巨結腸症, 長期服用雙醋酚酊, 開始1~2片, 後漸增至24片亦難通便。 用本方加減治療半月, 而沉屙霍然。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食療方]

朱丹溪:蘇子麻仁粥, 治療老年、產婦、病後體虛所致的便秘。 (虛證)

麻子仁 紫蘇子各15克 粳米60克

先將麻子仁、紫蘇子搗爛如泥, 然後加水慢研, 濾汁去渣, 以汁煮粳米為稀粥, 空腹食用。

--《丹溪心法》

徐精誠:本人身為醫生, 患“燥秘”十餘載, 歲越花甲, 感到便秘與日俱增……尤其值得介紹的是另一味更為有效的滋養藥物“白木耳”, 每日煎服15克, 摻入白糖適量, 分2~3次服, 比蜂蜜效果顯著, 如能連續服食數月, “燥秘”多能基本解除, 同時食欲改善, 食量相應增加。

(虛證)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