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便秘?
如果大腸出現問題, 一般有兩種結果。 一種是拉稀, 另一種就是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 排便時間延長或糞便乾燥堅硬、排便困難。 從發病幾率來看, 便秘只占30%。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 便秘的幾率會逐漸升高。 基本上老年人都有排便異常。 便秘容易伴發許多其他疾病, 如痔瘡、肛裂、失眠、口臭、肥胖、腸癌等, 因此對便秘應該積極預防和治療。
水果"/>
便秘的常見原因
(1)飲食因素 食物加工過細, 蔬菜攝入過少, 導致纖維攝入不足。 喝水太少也易便秘。
我們每天吃的精白米和精白麵都是精加工的穀物,
不少肥胖者都不喜歡吃蔬菜, 而喜歡吃熱量高的肉類和煎炸烤的食物, 這不僅會增加體重, 而且容易大便乾燥, 再加上每天喝水量不夠, 更容易引發便秘。 一天除了喝粥、湯、蔬菜和水果之外至少要喝1000毫升水。 尤其是夏季更需要隨著溫度和運動強度加大而增加飲水量。
(2)胃腸動力不足 大腸如果蠕動緩慢, 腸內消化過的廢物積存過久, 水分就會重新被大腸吸收, 從而造成大便秘結。 缺乏蛋白質、B族維生素,
(3)不良的排便習慣 每天早晨起床後都要養成排便的習慣。 可是很多人就是懶睡不起、導致早上的排便延遲到下午或者晚上。 這是不好的, 時間相隔太長, 不利於排毒。 還有如外出旅遊、住院、突發事件影響, 造成直腸反射敏感性下降, 以致雖有糞便進入, 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經衝動, 使排便反射不能產生而引起便秘。
(4)特殊情況 如腸道腫瘤、息肉、痔瘡、腸道神經官能症等造成腸道梗阻, 可引起便秘。 又如過多大量出汗、嘔吐、腹瀉、失血及發熱等均可使水份損失, 代償性引起糞便幹結。 因工作緊張、久坐、運動不足;人際關係緊張、家庭不睦, 心情長期處於壓抑狀態,
便秘的處理辦法:
1.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
(1)什麼時間排便最好?
晚上10點睡覺, 2點各種激素開始分泌, 進入淺睡眠。 早上5~6點, 腸道就先醒了, 這是結腸活動最強的時候。 經過一段時間的結腸活動, 當我們醒來時進行排便是最合適的時間。
(2)一次排便多久才正常?
每次排便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 一次正常的排便15分鐘內肯定能完成, 時間越長越排不出來, 增加焦慮, 惡性循環。 而且有些人沒有排便感覺就不上廁所, 有時候兩三天都沒感覺, 這樣是不對的。 長此以往會失去排便的感覺, 加上大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 更容易引起便秘。 正常的排便週期是24~48小時。
2.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多飲水,
3.適量運動
適量運動好處多多, 運動可以增強我們的心肺功能, 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 增加能量消耗, 有助於減肥, 從而有利於緩解便秘。
便秘應該如何預防?
1.日常飲食的調節:
(1)食物不要過於精細, 更不能偏食, 增加膳食中的纖維素含量, 如五穀雜糧、蔬菜(蘿蔔、韭菜、生蒜等)、水果(蘋果、紅棗、香蕉、梨等)。
(2)攝取足夠水分。 每日進水量約2000毫升。 每天清晨空腹飲1杯淡鹽水或白開水或蜂蜜水, 均能防治便秘。
(3)飲食中攝入適量植物脂肪, 如香油、豆油等, 或食用含植物油多的硬果, 如核桃、芝麻等。
(4)適當食用有助潤腸的食物, 如蜂蜜、優酪乳等。
(5)可經常食用一些有防治便秘作用的藥粥,
(6)少吃強烈刺激性助熱食物, 如辣椒、咖喱等調味品, 忌飲酒或濃茶。
2.生活調理:
(1)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最好每天早飯後定時排便, 根據“胃——結腸反射”的機理, 進餐後易於排便反射的產生。
(2)養成集中精力排便的習慣。 上廁所不宜看書報、聽廣播、抽香煙等, 消除一切分散誘發便意及延長排便時間的不良習慣。
(3)不能忽視便意。 經常忽視便意或強忍不便, 糞便在腸道滯留時間過久, 大便容易乾燥, 從而引起或加重便秘。
(4)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心情舒暢, 適當參加體力勞動,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尤其注意腹肌的鍛煉, 如仰臥起坐、跑步、跳繩等活動。 避免久坐、久臥、久站。
(5)自我腹部按摩, 簡單的方法為:仰臥位, 以腹部為中心,用自己的手掌,適當加壓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約10分鐘。可促進消化道的活動,保持大便通暢。
(6)自我保健,經常做體操、縮肛訓練、氣功、太極拳等。
以腹部為中心,用自己的手掌,適當加壓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約10分鐘。可促進消化道的活動,保持大便通暢。(6)自我保健,經常做體操、縮肛訓練、氣功、太極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