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秋日小兒感冒頻繁 媽媽護理有妙招

寶寶發熱

高於38.5℃時可用退燒藥

從中醫來講, 兒科是“啞科”, 由於小兒身體不適不懂得表達, 所以需要父母細心觀察小寶寶的日常飲食作息, 留意細節, 及早發現寶寶發病的徵兆。 正常寶寶體溫波動在36℃~37.3℃(腋溫)之間。 家長應經常用手摸一摸孩子的額頭、手腳, 注意覺察小兒體溫變化, 若出現手足發涼、怕風, 喜歡依偎在媽媽懷裡, 有可能很快出現發熱。

假如孩子發燒, 應當按照醫生的指導服用退燒藥, 體溫低於38.5℃, 一般不用服用退燒藥。 可以採取物理降溫方法、口服中草藥、多喝溫開水的方法降溫退熱。 小兒皮膚薄嫩,

皮下血管豐富, 發熱時可採用溫水搽浴、退熱貼外敷等物理降溫, 尤其是嬰幼兒, 副作用少, 優於藥物降溫。

寶寶體溫未穩定前, 在服用退熱藥體溫下降後, 也應每3-4小時測量一次體溫, 及時發現小兒發熱, 以免出現病情反復。 聽從醫生指導, 不同退燒藥最好不要同時服用, 如果劑量控制不好, 會有隱患。 更不可為了加強退燒效果, 為寶寶多服幾次退燒藥或將劑量增加。 退熱藥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應用。

寶寶發熱時

多吃粥, 少油膩

孩子發熱時, 由於胃腸道蠕動變緩, 消化液分泌減少, 所以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 讓家長們很著急。 對發熱的孩子來說, 最重要的是水, 所以發熱時要消耗大量的水分,

加上口服退熱藥物, 大量出汗, 導致體內水分丟失, 若不及時補充水分, 可導致體內缺水, 尿量減少, 不利於毒素的排泄, 故勤喂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 但必須強調的一點是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 出汗多時要稍增加食鹽攝入量。

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 飲食以低脂肪、低蛋白、流質食物為主, 如麵條、菜粥等, 多吃新鮮蔬菜等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

孩子體溫下降, 食欲好轉時, 可改為半流質, 如肉末菜粥、麵條或軟飯、蛋羹, 肉湯等,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 少量多餐。 比如可以將白蘿蔔洗淨切片, 加入米醋醃漬後, 每日當作開胃小菜以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發燒的孩子應少吃海鮮、過鹹、油膩、煎炸、燥熱、辣椒等刺激食物。

專家推薦退熱良方

(1)綠豆雞蛋清餅:綠豆粉100g 雞蛋清1枚。 將綠豆粉炒熱與蛋清調和為餅, 敷胸部。 3-4歲小兒敷半小時取下, 不滿周歲小兒敷15分鐘取下。 該藥能養陰、解毒、退熱, 對感冒高熱不退的小兒尤適宜。

(2)傳統藥膳:中醫對肺部有好處的藥膳都適用于預防感冒時應用。 比如藥粥裡的烏魚粥具有宣肺作用, 山藥粥具有補益肺腎作用。

(3) 小兒退熱栓:這是從肛門塞入的藥物, 主要由直腸吸收, 退熱療效較好, 毒副作用少。 但使用本品偶見皮疹、蕁麻疹、藥熱及粒細胞減少。

好媽媽必備良方

魚腥草豆豉粥:鮮魚腥草(後下)15g 葛根15g 淡豆豉5g 生薑3片 蔥白3根 粳米100g。 將前幾種藥物洗淨, 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 澄清沉澱, 將淘洗淨的粳米加清水煮沸後, 加入藥汁, 魚腥草、蔥白煮成粥。

用於高熱不退, 無汗、頭痛等, 吃後汗出熱退即停服。

二花粥:鮮木棉花三朵、雞蛋花5克、大米20 g共煮成粥。 大腸濕熱, 大便不爽者用。

薄荷梨粥:薄荷3g、帶皮鴨梨1個(削皮)、大棗6枚(切開去核), 加水適量, 煎湯過濾。 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 粥熟後加入薄荷梨湯, 再煮沸即可食用, 平時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冬瓜30-60g 白菜根30g 大米20g水煎服, 每日1-2次。

綠豆50g 大米30g, 熬粥食用, 每日2次。

赤小豆、綠豆適量熬湯服用。 具有健脾祛濕作用。

綠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湯後去甘草包, 服用。 具有健脾祛濕解毒作用。

溫馨提示:兒童發燒體溫不太高時不必用退熱藥, 但如體溫超過38.5℃時則可能引起驚厥, 應及時在醫師指導下用藥。 家長不要擅自同時給孩子服用幾種退燒藥,

如果劑量控制不好, 可能會有隱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