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叉神經痛的針灸療法

概述

叉神經痛中醫稱之為面痛是指以面頰部位抽掣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 現代醫學三叉神經痛有原發與繼發之分,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至今病因尚未明確,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主要由腫瘤、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辨證治療

分型

選穴

操作

實用小技巧

風寒痹阻

下關、太陽、四白透巨髎、合穀、內庭。

下關穴宜適當深刺, 進針1~2.5寸左右, 輕輕提插使觸電樣針感放散到下頜及舌部;四白穴, 針尖向下透巨髎, 使感應放射到上唇部為佳。

針刺聽宮略向內下, 使感應放射到頰部為好。

遠部各穴用提插撚轉補瀉法。

魚腰穴, 針尖斜向攢竹穴沿眉刺入0.5~0.8寸, 使觸電樣針感放散到前額部;夾承漿穴, 針尖宜向內下方刺入, 使感應放射到下唇。 留針15~30分鐘左右, 間歇提插運針。 疼痛劇烈者可每日治療1次。 經年不愈, 可隔2~3天 針灸治療1次。 30次為1療程。

1.貼敷法:地龍、全蟲、細辛、蜈蚣各等份, 研為細末, 取適量用白酒調為糊狀, 外敷痛側太陽穴處, 脫敏膠布固定, 每日換藥1次。

2.敷足法:吳茱萸5克, 研為細末, 略加麵粉少許, 用水調成糊狀, 外敷雙足湧泉穴每日1換。

3.敷臍法:炮山甲、厚朴、白芍、制乳香、制沒藥各等份, 研為細末取適量用黃酒調為糊狀外敷肚臍處, 脫敏膠布覆蓋每日一換。

4.藥枕法:菊花、川芎、天麻、細辛、當歸、元胡、蔓荊子、紅花、防風、白芷、槁本各等份, 研為細末,

作枕用。

陽明熱盛

陰虛陽亢

聽宮、四白、風池、足三裡、太沖、太溪。

隨症配穴:

三叉神經第Ⅰ支痛加魚腰、攢竹、陽白;

第Ⅱ支痛加顴髎、迎香、翳風;

第Ⅲ支痛加頰車、大迎、夾承漿。

頭痛加頭維。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