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該如何調理呢?首先我們來瞭解一下導致脾胃不和的原因。 專家介紹, 脾胃不和有很多的因素, 如飲食不節, 亂服藥物, 中成藥等都可能會導致脾胃不和的發生。 那麼哪些中藥會導致脾胃不和呢?我們該如何調理脾胃呢?
啥味的中藥很傷脾胃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 開方也要綜合考慮病人的體質、病情以及藥物的性質和功能。
一般來講, 藥物要辨析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有毒無毒等。 四氣是指寒、熱、溫、涼,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鹹;其中苦寒藥多用於清熱、瀉火、解毒, 但是久服易傷元氣, 容易損傷脾胃功能。
草決明炒扁豆等治小兒脾虛
方劑:草決明、炒扁豆、煨肉豆蔻、炒麥芽、炒蓮肉、雞內金、黨參、生黃芪、茯苓、神曲、使君子、山楂、黃精各50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 裝入瓶內備用。 用時, 取藥末2-3克, 加入去蛋清的雞蛋中, 以面包裹之煨熟,
黨參茯苓等治小兒脾虛
方劑:黨參、茯苓、炒扁豆、淮山藥、薏苡仁、蓮子肉(去心)、芡實各30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成粉末, 過篩。 根據患兒年齡大小, 分成7-15份。 每天1份, 加大米同煮成粥, 調人少許食鹽, 當飯吃, 或加麵粉煮成糊狀, 配食糖適量代早餐用均可。
雞內金等治小兒脾虛
方劑:雞內金、神曲、檳榔、炒穀芽、炒麥芽、山植、炒蓮肉各100克, 使君子60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 過120目篩後裝人瓶內備用。 用時, 每日服6-8克, 分3-4次口服。 1周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