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血糖常見的幾種原因
三、低血糖的治療方法
1、低血糖的非特異性症狀
少數患者低血糖時,未出現自主神經及神經性低血糖的表現。 而是以全身不適、頭痛、噁心、口唇麻木等非特異性症狀出現。 注射胰島素者,若每日守時出現些類症狀,應警惕有無低血糖的存在。
2、低血糖的自主神經興奮症狀
由於低血糖而引起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現饑餓感、心慌、出汗、緊張、軟弱無力、面色蒼白、四肢冷汗、發涼、顫抖、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
3、早期低血糖的症狀
相關低血糖的臨床表現顯示。 低血糖在早期表現主要是與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和腎上腺素的分泌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此呈現出交感神經所支配的唾液腺、汗腺、心血管和外周神經系統異常興奮的一系列症狀。 這時患者會突然感到顫抖、出汗、饑餓感、心悸、緊張、焦慮、流涎、軟弱無力、血壓輕度升高等多種症狀。
低血糖常見的幾種原因
1、胰島素瘤:胰島素瘤可產生過多的胰島素,使血糖降低。 幾乎所有的胰島素瘤都位於胰腺內,腫瘤均勻的分佈在胰頭、胰體、胰尾部,腫瘤一般很小,位置又很隱蔽,不易找到。
2、肝病性低血糖:肝臟是存儲、轉運和調節糖的主要器官,就像人體的“糖庫”一樣,當葡萄糖多的時候肝臟就將其儲存起來,不足的時候再將庫存拿出來使用。 如果肝細胞大面積損傷、功能不足,就會引起低血糖。
3、早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在發病早期反應性地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症狀一般在進食3~5個小時以後出現,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略高或是正常值的高限,很難被患者發覺,必須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診。
4、功能性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的患者在檢查後沒有發現任何疾病,可能是糖代謝調節不夠穩定的緣故。 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見,病情與情緒不穩定、精神受刺激、焦慮有很大關係。 低血糖症狀多在早餐後2~4個小時出現,而午餐和晚餐後很少會出現,每次發作持續15~20分鐘後自行緩解,病情也不會繼續發展,食用糖以後症狀立即消失。
低血糖的治療方法
經常心悸、乏力、出汗、饑餓感、面色蒼白、震顫、噁心嘔吐等,很大程度上是患了低血糖,那麼低血糖怎麼治療呢?對於低血糖,一般是防重於治。 低血糖的治療方法如下:
1、糾正低血糖:在發作期病情較輕者,可給予糖類飲食;病情重者,可採取靜脈注射或滴注葡萄糖溶液,昏迷病人可同時給予氫化可的松靜脈滴注。
2、病因治療:對功能性低血糖症,要避免各種誘發因素,防止精神刺激,且要合理調節飲食,必要時輔以少量安慰劑、鎮靜劑;對因胃大部切除術後引起的低血糖症,可用高蛋白、低糖和少量多次較幹的飲食。
3、對器質性低血糖症應針對不同病因治療,如胰島素所致應予手術切除;因內分泌功能減退而引起的,可給予激素補充治療;因嚴重肝病引起的,應積極治療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