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6種黑痣需要時時留心:
1.周圍皮膚可出現水腫, 或喪失原有的光澤, 變成白色、灰色。
2.局部常有發癢、灼痛或壓痛, 當黑痣繼續發展成潰瘍性的病變時, 會伴有滲液、出血, 刺痛或灼痛感會更加明顯。
3.黑痣周圍會出現結節, 或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 這些均為中晚期的表現。
4.雜色常為惡性的病變信號, 雀斑型、表淺蔓延型惡性黑色素瘤, 常在棕色或黑色中摻雜紅色、白色或藍色, 其中藍色更是一種不祥之兆。 另外, 結節型惡性黑色素瘤總是呈藍黑或灰色。
5.表面不光滑, 一般很粗糙, 並伴有鱗形或片狀脫屑, 有時滲液或滲血。
6.邊緣常參差不齊, 呈鋸齒狀改變。
對於有“痣”人士, 最重要的是防止色素痣癌變。 黑痣出現惡變時, 往往有些症狀, 比如從顏色上看, 原來是黑的, 突然變得藍亮亮的, 或者是變成棕色;從形態上看, 正常黑痣邊緣一般都是橢圓形的, 突然變成劇齒狀, 不整齊了;從人的感覺上講, 黑痣突然變得又痛又癢, 或者滲出了一些液體, 出血結痂了。 這些種種表現, 都有可能是黑痣變成惡性黑色素瘤的前奏。
引起正常黑痣出現癌變的因素是很多的, 比如紫外線照射, 還有化學藥物、有毒有害物質的刺激、病毒的侵襲等, 都有可能促成良性的黑色素瘤(黑痣)向惡性轉變。
痣惡變如何處理?
對疑為惡性黑色素瘤者, 應將病灶連同周圍0.5~l毫米的正常皮膚及皮下脂肪整塊切除後作病理檢查,
放療除了對某些極早期的雀斑型惡性黑色素瘤有效外,
中醫一般將惡性黑色素瘤分為熱毒內蘊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氣血兩虛證等類型, 採用清熱解毒、扶正抑邪、滋補肝腎、祛毒化結、補腎健脾、補氣養血、解毒化瘀等療法, 臨床療效較好。 另外, 已有研究證實惡性黑色素瘤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 卡介苗能使黑色素瘤患者體內的淋巴細胞集中於腫瘤結節, 刺激病人產生強力的免疫反應, 以達治療腫瘤的作用。
最後, 加強對一般群眾和專業人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