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行水下氣的葶藶子茶

體內的水液不能輸化, 就會造成停留在某個部位。 這就是痰飲的症狀, 而痰飲主要的症狀有咳嗽, 遇到這樣的情況要及時治療。 多喝葶藶子茶能幫助治療痰飲咳嗽。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喝些, 那麼葶藶子茶的用法是什麼呢?

原料

葶藶子5g、綠茶3g。

用法

用2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 沖飲至味淡。

功能

行水下氣。

用途

肺壅喘急、痰飲咳嗽;水腫脹滿。

痰飲咳嗽

痰飲咳嗽, 病證名。 指痰飲病以咳嗽為主證者。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所論痰飲病, 其中之十棗湯證、小青龍湯證均以咳嗽為主證。 《醫門法律·咳嗽續論》:“蓋以咳嗽必因之痰飲,

而五飲之中, 獨膈上支飲, 最為咳嗽根底, 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無外邪, 而支飲漬入肺中, 自足令人咳嗽不已。 ”痰飲咳嗽, 如見多痰、色白或如泡沫, 咳引脅痛者, 治宜溫化痰飲。

痰飲

痰飲指體內水液不得輸化, 停留或滲注於體內某一部位而發生的病證, 這是廣義的痰飲, 其中痰和飲既有區別, 又有聯繫:首先它們都是津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 所謂“積水成飲, 飲凝成痰”, 其次它們又可能成為新的致病因素。 一般以較稠濁的稱為痰, 清稀的稱為飲。 痰不僅是指咳吐出來有形可見的痰液, 還包括瘰鬁、痰核和停滯在臟腑經絡等組織中的痰液, 臨床上可通過其所表現的證候來確定, 這種痰稱為“無形之痰”。

飲, 即水液停留於人體局部者, 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 如《金匱要略》即有“痰飲”、“懸飲”、“溢飲”、“支飲”等區分。 這裡的痰飲是狹義的專指四飲之一, 即飲邪留於腸胃的病證。

病因病機

痰的產生多由外感六淫、飲食所傷及內傷七情等, 引起肺、脾、腎各髒氣化功能失常所致。 肺主治節, 若肺失宣肅, 津液不化, 則可凝聚成痰;脾主運化, 脾胃受傷, 運化無權, 水濕內停, 則可凝聚成痰;腎司開合, 腎陽不足, 開合不利, 水濕上泛, 亦可聚而為痰。 由於痰的生成原因不同, 所以有寒痰、熱痰、濕痰、風痰、鬱痰、頑痰之異。 痰熱互結, 則為熱痰;寒痰互凝, 則為寒痰;痰兼濕象, 則為濕痰;痰兼燥象, 則為燥痰。

飲的形成, 多由脾腎陽氣素虛, 複加外感寒濕、飲食勞欲之傷,

以致臟腑功能失調, 水液在體內不得輸化, 停聚或流注於某一部位所致。 飲停胃腸者為痰飲, 水流脅下者為懸飲, 淫溢肢體者為溢飲, 侵犯胸肺者為支飲。 其病機性質總屬陽虛陰盛。 溢飲與水腫、支飲與哮喘有關聯。

臨床表現

痰飲為有形之陰邪, 故痰飲形成以後, 具有濕濁粘黏滯特性, 既可阻滯氣機, 影響經脈氣血運行, 又可表現病證纏綿難愈。

痰留於體內, 隨氣升降, 無處不到, 或阻於肺, 或停於胃, 或蒙心竅, 或郁於肝, 或動於腎, 或流竄經絡, 引致諸多病證的發生, 症狀表現各不相同。 痰阻於肺, 肺氣宣降不利, 則出現胸悶、咳嗽、氣喘、痰多;痰阻於心, 心血運行不暢, 常見胸悶、心悸;痰迷心竅, 則神昏、癡呆, 或突然昏僕,

不省人事, 喉中痰鳴, 兩目上視, 手足抽搐;痰火擾心, 則失眠心煩, 躁狂妄動, 語言錯亂, 或打人毀物;痰停於胃, 胃失和降, 則胃脘痞滿, 噁心嘔吐痰涎;膽鬱痰擾, 則驚悸不寐, 煩躁不寧, 口苦嘔惡, 胸悶脅脹, 頭暈耳鳴;痰濁上犯於頭, 干擾清空, 則眩暈、昏冒、頭重;痰氣凝結咽喉, 可出現咽中梗阻, 吞之不下, 吐之不出, 稱為梅核氣;痰在經絡筋骨, 可致瘰鬁痰核, 肢體麻木, 或半身不遂, 或成陰疽流注等。

飲在腸間, 則腸鳴瀝瀝有聲;飲在胸脅, 則胸脅脹滿, 咳唾引痛;飲在胸膈, 則咳逆倚息, 短氣不得臥, 其形如腫;飲溢肌膚, 則見肌膚水腫, 無汗, 身體疼重。 飲在腹中, 則腹脹大如鼓, 腹壁青筋顯露, 形體消瘦, 尿少。 有痰飲的患者舌苔多滑膩, 脈象多滑、弦或沉遲。

結語:有關葶藶子茶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 這裡就介紹這麼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葶藶子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 葶藶子茶能治療痰飲疾病, 對於這一病症, 大多數人是陌生的。 上述也做了詳細的解釋。 以後遇到此類情況喝些葶藶子茶可幫助調理下喲!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