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司天麥冬湯治療咳嗽

病案一

許某, 女, 35歲, 2016年5月26日初診。 咳嗽、吐黃痰2年餘, 久治不愈。 平素下午或午睡平躺時易咳嗽, 飲食冷時咳嗽亦會加重, 晨起刷牙時幹嘔, 怕冷風, 易感冒, 四肢發涼, 胸悶氣短, 心悸心慌, 多汗, 納寐可, 二便暢, 舌淡暗, 苔薄白, 脈沉細略澀。 予司天麥冬湯原方。

處方:剖麥冬20克, 桑白皮12克, 鐘乳石12克(先煎), 潞黨參10克, 炙甘草10克, 炙紫菀12克, 香白芷6克, 法半夏10克, 淡竹葉10克, 7劑。

二診(2016年6月2日):訴上方後咳嗽、黃痰減輕大半, 覺咽部不適, 予加味四七湯合麥冬湯調治。

病案二

盧某, 女, 52歲, 2016年5月26日初診。 主訴:咽癢、乾咳近8個月, 吃乾果、遇冷空氣和右側臥位時咳嗽較嚴重,

頸痛, 頸部怕冷, 寐差, 納可, 二便暢, 舌淡暗, 苔薄黃有裂紋, 脈沉小弦。 予司天麥冬湯原方。

處方:剖麥冬30克, 桑白皮15克, 鐘乳石15克(先煎), 潞黨參15克, 炙甘草10克, 炙紫菀10克, 香白芷10克, 法半夏10克, 淡竹葉10克, 7劑。

二診(2016年6月2日):咳嗽已愈大半, 唯咽中仍有異物感, 苔由黃轉薄白。 上方加桃仁10克, 威靈仙10克, 7劑。

三診(2016年6月9日):述服上方咽癢消失, 8個多月頑咳已愈。 今因睡眠欠佳來診, 轉治睡眠。

分析

古代醫家張子和有雲:“病如不是當年氣, 看與何年運氣同, 便向某年求活法。 ”麥門冬湯原為歲火太過, 肺金受邪而設, 丙申年少陽相火司天, 陰行陽化, 易出現肺金受邪之病;又丙年寒水太過, 寒甚火郁, 麥冬湯方義救金抑火、實土禦水, 正與此運氣病機契合。

本方包涵了《金匱要略》麥門冬湯的主藥麥冬、人參、半夏、甘草。 《古今名醫方論》中喻嘉言評論《金匱要略》麥門冬湯曾說:“此方治胃中津液乾枯, 虛火上炎, 治本之良法也。 夫用降火之藥而火反升, 用寒涼之藥而熱轉熾者, 徒知與火熱相爭, 弗知補正氣以生津液, 不惟無益而反害之矣。 凡肺病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死。 胃氣者, 肺之母氣也。 《本草》有知母之名, 謂肺藉其清涼, 知清涼為肺之母也。 又有貝母之名, 謂肺藉其豁痰, 豁痰為肺之母也。 然屢施於火逆上氣, 咽喉不利之證, 而屢不應者, 名不稱矣。 孰知仲景妙法, 于麥冬、人參、甘草、大棗、粳米大補中氣以生津液隊中, 又增入半夏辛溫之味, 以開胃行津而潤肺, 豈特用其利咽下氣哉!顧其利咽下氣,

非半夏之功, 實善用半夏之功也。 ”

司天麥冬湯在《金匱要略》麥門冬湯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鐘乳石、桑白皮、紫菀、白芷、竹葉等藥。 繆問《三因司天方》釋麥冬湯雲:“桑白皮甘寒, 紫菀微辛, 開其膹鬱, 藉以為止血之功。 再用半夏、甘草以益脾土, 虛則補其母也。 白芷辛芬, 能散肺家風熱, 治脅痛稱神。 竹葉性升, 引藥上達。 補肺之法, 無餘蘊矣。 要知此方之妙, 不犯瀉心苦寒之品最為特識。 蓋歲氣之火, 屬在氣交, 與外淫之火有間, 設用苦寒, 土氣被戕, 肺之化源絕矣。 ”

《本經》認為鐘乳石:“味甘, 溫。 主咳逆上氣, 明目益精, 安五藏, 通百節, 利九竅, 下乳汁。 ”本方用其補肺之陽, 止咳下氣, 甚為重要。 曾有一患者先未配到鐘乳石時效不顯,

配上鐘乳石後即效顯。

本案兩位病人, 或乾咳, 或咳黃痰, 脈皆沉細, 舌黯, 肺金被火所爍可知。 選用麥冬湯, 符合繆問所說“是方也, 惟肺脈微弱者宜之, 若沉數有力及浮洪而滑疾者, 均非所宜”的論述。

司天方調整天人關係的基礎上, 也兼顧了辨證施治。 如案一病人轉為咽中異物感時加用了加味四七湯;案二病人咽癢、乾咳較甚, 對於這種類型的咳嗽, 常在處方中配伍桃仁與威靈仙, 《名醫別錄》謂桃仁能“止咳逆上氣”。 《開寶本草》記載威靈仙能“主諸風”。 臨床上將兩藥相伍, 對乾咳咽癢者效果顯著。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