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男, 70歲。 1981年12月21日就診。 患者于1979年10月, 發現面部及腋窩皮膚顏色黯黑並逐漸加深, 伴頭暈耳鳴, 腰酸腿軟, 四肢不溫, 納差消瘦, 發枯齒搖, 精神萎頓, 小便清長。 患者在40年前染過左上肺結核。 舌質淡紅, 苔黃膩, 右脈沉遲, 左脈弦澀。 體檢:血壓90/60毫米汞柱, 發育正常, 營養欠佳, 身體羸瘦, 面部黧黑, 尤於兩顴及額上有黑色團塊, 口唇黑紫, 腋下及腰臍部位的皮膚色素沉著尤為明顯, 雙肺呼吸音正常, 心界不大, 心率62次/分, 律齊, 未聞及病理性雜音, 肝脾未觸及。 胸透左上肺有陳舊性結核鈣化陰影, 腹平片見雙側腎上腺區鈣化陰影。
處方:黨參、黃芪、仙靈脾、肉蓯蓉、鹿銜草各15克, 肉桂、生蒲黃、當歸各6克, 山萸肉、雞血藤、冬蟲夏革各10克。 另鹿茸3克研末分沖。
每日1劑, 前後共服80多劑, 大致守原方略有加減, 同時仍服西藥。 如此經過3個月治療,
按:本例年已古稀, 以往有肺結核史, 今腹平片見雙側腎上腺區鈣化陰影, 腎上腺結核病灶已明, 故系結核所導致的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症。 臨診以腎陽不足之症為主, 兼有納差形瘦, 營養欠佳脾虛之象, 脾腎陽虛之證十分明朗。 故主用鹿茸、仙靈脾、蓯蓉等補腎, 黨參、黃芪益脾, 兼以蒲黃活血, 當歸、雞血藤蕎血也寓有氣血雙補之意, 藥證合拍, 治之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