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姜春華復發性口瘡醫案

陳××, 男, 57歲, 幹部。 有肝病、胃竇炎、慢性結腸炎史等多種慢性疾患。 每遇身體不適必兼發口腔潰瘍, 如是已有數年。 口瘡發作後不易收口, 甚至可潰爛一個多月。 此次因慢性腹瀉而引發, 口腔兩側有大小不等的潰瘍數個, 色澤淡紅發白, 疼痛難忍, 妨礙飲食。 面色咣白, 神疲氣短, 四肢怯冷畏寒, 大便溏薄, 口臭口幹, 小溲黃赤。 舌苔厚膩, 舌質淡嫩而胖, 邊有齒痕, 脈沉遲。 證屬脾陽不運, 土氣衰憊而積火毒。 熱毒宜苦寒清泄, 過涼則有戕傷中氣之慮, 太陰脾土得陽始運, 偏溫又恐反助熱毒伏火, 當宜溫養脾土以扶正,

清泄胃熱解伏毒。

處方:黨參15克, 生黃芪15克, 炮附子6克, 乾薑3克, 鹿角霜9克, 黃連3克, 黃芩9克, 連翹12克, 蒲公英12克, 丹皮6克, 半枝蓮15克, 生甘草6克。 7劑。

外用藥:人中白3克, 孩兒素3克, 青黛1.5克, 黃連15克, 黃柏1.5克, 冰片0.3克, 硼砂0.6克。 共研極細末, 少量分次用水調濕, 外敷口瘡處。

用藥7劑後, 口瘡逐漸收口, 疼痛輕微, 能正常飲食, 全身症狀亦有改善, 原方續進14劑, 諸症悉除。 後服補中益氣丸調治, 口瘡1年未復發。

按:《醫貫》雲:“口瘡上焦實熱, 中焦虛寒, 下焦陰火, 各經傳變所致。 ”此例口瘡病程較長, 屢經中西醫多法治療不效, 就是因為脾陽不足與胃火熱毒相雜並見, 呈現雙向性的病理差異之故。 姜老一改常法, 獨取仲景甘草瀉心湯寒熱並用, 溫補清泄同爐, 再加黃芪、附子、鹿角霜以助溫補之力,

更添連翹、丹皮、蒲公英、半枝蓮以協清泄之功, 用溫補清泄的雙向性複方治療寒熱錯雜的病證而取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