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艾灸治疼痛

艾灸是以經絡學說為原理, 通過溫熱和艾草作用, 激發經絡之氣, 調整臟腑功能, 起到調節機體陰陽平衡, 防治疾病的作用。

在使用艾灸進行灸療時, 艾草燃燒產生的熱量, 刺激相關穴位, 使局部皮膚機理開放, 藥物成分滲透達相應穴位內, 起到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改善周圍組織血液迴圈等作用。 筆者用艾灸治療各種內科疼痛, 取得較好的療效, 試舉驗案兩例如後:

【胃痛】鮑某某, 女, 34歲, 3日前驟發胃脘部疼痛, 是夜坐立不安, 無眠, 次日到醫院做胃鏡查視, 無特殊發現, 處西藥(處方不詳)療效不顯,

遂來本診所看中醫, 診見胃痛暴作, 惡寒喜暖, 脘痛得溫則痛減, 口和不渴, 喜熱飲, 苔薄白, 脈弦緊。 診為外感寒邪, 內客於胃。 寒主收引, 致胃氣不和則發生疼痛。 遂用艾灸治療:

取穴:中脘(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艾灸1樁;左側足三裡穴一樁, 均按常規操作。 始灸, 則感到部胃脘部有溫熱感, 灸畢則感脘腹緊縮感和疼痛減輕。 是夜則胃部幾乎不痛, 有知饑感。 第二日, 繼以上法, 足三裡改為右側, 中脘、足三裡各灸一樁。

【腰痛】吳某某, 女, 55歲, 主訴, 一周前, 始及腰痛, 逐漸加重, 靜臥時痛不減, 遇陰雨天則加劇, 苔白膩, 脈沉而遲緩。 患者素體腎陽虧虛, 加以深秋寒冷, 寒濕之邪, 侵襲腰部, 因寒收引, 濕性凝滯, 故腰部冷痛重濁,

轉側不利, 濕為陰邪, 得陽運始化, 靜臥時則濕氣更易停滯, 故雖臥疼痛不減。 陰雨寒冷天氣則寒淡更甚故疼痛加劇。 苔白膩, 脈沉遲緩, 均為寒濕停滯之象。 辨為寒濕腰痛, 治以散寒行濕, 溫經通絡。

取穴:雙側腎俞穴(腎俞穴位於腰部, 當第2腰椎棘突下, 旁開1.5寸), 艾灸各一樁。 連灸3日, 法穴同上。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