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三仁湯證主症辨析

吳鞠通在三仁湯證中提到的主症有:頭痛惡寒, 身重疼痛, 胸悶不饑, 午後身熱。

頭痛惡寒, 身重疼痛

臨床所見此症往往症狀較輕(明顯輕于麻黃湯證和九味羌活湯證), 甚至病人經常訴說為自覺周身難受, 不暢快。 這組症狀是由濕熱鬱閉肺氣, 影響及肺主皮毛功能, 導致表氣不暢所致。

午後身熱

午後身熱是極容易被誤診的一個症狀。 午後身熱, 易被臨床醫生理解為內傷病中的陰虛內熱, 故吳鞠通特意指出“狀若陰虛”。 至今臨床上仍不乏把濕熱所致午後身熱誤辨為陰虛所致者。 臨床帶教中, 不乏見學生單以午後身熱或手足心熱先入為主地直辨為陰虛內熱,

全然不顧及舌苔和脈象, 明顯反映出“四診合參”中醫臨床思維的欠缺。 實際上, 《金匱要略》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中已然提及風濕發熱以傍晚時分較甚:“病者一身盡疼, 發熱, 日晡所劇者, 名風濕。 ”日晡, 即指傍晚的時候。

胸悶不饑

胸悶不饑這一症狀, 在臨床上容易被醫者和病者忽視, 而清代的溫病學家們對這一症狀特別重視。 《臨證指南醫案》中多次提到“脘悶”“脘悶不饑”“胸痞”“胸悶不食”等症狀。 這類症狀較輕時, 病者往往不會主動訴說, 當醫者問及時, 多會說自己覺得胸部和胃脘部(心下)不暢快。 葉天士認為這組症狀是由“肺氣不得舒轉, 周行氣阻”所致。 吳鞠通說:“胸悶不饑,

濕閉清陽道路也。 ”結合兩位溫病大家所說, 可以認為胸悶不饑是由於濕邪閉阻肺氣所致。 濕閉清陽道路不可以理解為中焦的清升濁降障礙。 反過來可以認為, 濕邪閉阻肺氣的特徵性症狀是胸悶不饑。 臨證時, 需要醫者有意去問及。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