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治療膿毒症發熱初探

體溫上升期

此期是發熱的初始階段, 臨床表現惡寒發熱, 頭身痛、鼻塞無汗等, 在中醫學中屬表熱證, 衛分證, 是邪熱侵犯體表, 衛陽被鬱階段。

治宜:清熱解表

處方:銀翹散加減

金銀花40克, 連翹15克, 薄荷10克, 竹葉10克, 牛蒡子20克, 生甘草10克, 蘆根50克, 生石膏40克。

加減:熱甚者加黃芩15克, 板藍根20克;渴甚者加花粉20克;咳嗽重者加杏仁10克, 貝母10克。

高熱持續期

此期是發熱處於高熱持續階段, 表現壯熱目赤煩渴, 汗出惡熱等, 也是機體代謝及生理功能影響最嚴重時期, 其前期屬於中醫氣分證, 是正氣盛邪氣實的階段, 其後期是中醫的裡熱證、營分證和血分證,

是邪熱入裡階段。

治宜:清胃解熱生津(氣分證)

處方:白虎東加減

生石膏50~100克, 知母20克, 生甘草10克, 粳米20克, 蘆根20克, 葛根20克。

加減:衛氣同病者加金銀花50克、連翹15克;衛病同治;體弱脈虛者, 加太子參益氣生津;便秘者加大黃15克, 引熱下行, 泄熱通便。

治宜:清營涼血泄熱(營分證)

處方:清營涼血東加減

水牛角30克, 生石膏50克, 滑石20克, 玄參20克, 升麻10克, 生甘草10克, 生地20克, 白芷15克, 葛根15克, 金銀花30克, 寒水石20克, 牡丹皮10克。

加減:便秘者加生大黃15克;口渴者加天花粉20克;麥冬15克;濕重者加藿香、佩蘭各15克, 尿赤者加木通10克, 車前子20克。

體溫下降期

此期由於發熱啟動物的減弱或消失, 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逐漸恢復到正常水準,

表現低熱, 口渴少津, 納少等, 中醫認為此時為正盛邪衰, 迫邪外出, 陰津虧虛階段, 應注意鞏固治療。

治宜:清熱降逆, 益氣生津

處方:竹葉石膏東加減

竹葉10克, 生石膏40克, 半夏10克, 黨參15克, 麥冬20克, 炙甘草10克, 知母15克, 川芎15克, 砂仁10克。

加減:口乾渴者加天花粉15克, 石斛15克;便秘者加大黃10克。

按:對膿毒症發熱的治療, 不能單純地依據傳統辨證方藥治療, 而臨床所見的膿毒症發熱, 均為重症感染發熱的範疇, 一般熱勢高, 病程持久。 因此在辨證原則不變情況下;需靈活變通, 調整處方用藥。 在臨床中體會, 對重症的高熱, 均有便秘、傷津、口渴咽幹, 頭身痛等症狀, 若熱邪不祛, 諸症加重, 難以治癒, 餘嘗用大黃加量20~25克, 重用生石膏100~200克, 屢屢收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