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

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出血病變的性質、部位、失血量與速度, 與患者的年齡、心腎功能等全身情況也有關係。

(一)出血方式:急性大量出血多數表現為嘔血;慢性小量出血則以糞便潛血陽性表現;出血部們在空腸曲氏韌帶以上時, 臨床表現為嘔血, 如出血後血液在胃內瀦留時間較久, 因經胃酸作用變成酸性血紅蛋白而呈咖啡色。 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 嘔血的顏色是鮮紅色。 黑糞或柏油樣糞便表示出血部位在止胃腸道, 但如十二指腸部位病變的出血速度過快時, 在腸道停留時間短,

糞便顏色會變成紫紅色。 右半結腸出血時, 糞便顏色為鮮紅色。 在空間回腸及右半結腸病變引起小量滲血時, 也可有黑糞。

(二)失血性周圍迴圈衰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導致急性周圍迴圈衰竭。 失血量達大, 出血不止或治療不及時可引起機體的組織血液灌注減少和細胞缺氧。 進而可因缺氧、代謝性酸中毒和代謝產物的蓄積, 造成周圍血管擴張, 毛細血管廣泛受損, 以致大量體液淤滯於腹腔骨髒與周圍組織, 使有效血容量銳減, 嚴重地影響心、腦、腎的血液供應, 終於形成不可逆轉的休克, 導致死亡。

在出血周圍迴圈衰竭發展過程中, 臨床上可出現頭昏、心悸、噁心、口渴、黑朦或暈厥;皮膚由於血管收縮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濕冷;按壓甲床後呈現蒼白,

且經久不見恢復。 靜脈充盈差, 體表靜脈往往癟陷。 病人感到疲乏無力, 進一步可出現精神萎靡、煩躁不安, 甚至反應遲鈍、意識模糊。 老年人器官儲備功能低下, 加之老年人常有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等老年基礎病, 雖出血量不大, 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增加了死亡危險因素。

(三)氮質血症:可分為腸原性、腎性和腎前性氮質血症3種。 腸源性氮質血症指在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後, 血液蛋白的分解產物的腸道被吸收, 以致血中氮質升高。 腎前性氮質血症是由於失血性周圍迴圈衰竭造成腎血流暫時性減少, 腎小球濾過率和腎排泄功能降低, 以致氮 質貯留。 在糾正低血壓、休克後,

血中尿素氮可迅速降至正常。 腎性氮質血症是由於嚴重而持久的休克造成腎小管壞死(急性腎功能衰竭), 或失血更加重了原有腎病的腎臟損害。 臨床上可出現尿少或無尿。 在出血停止的情況下, 氮質血症往往持續4天以上, 經過補足血容量、糾正休克而血尿素氮不能至正常。

(四)發熱:大量出血後, 多數病人在24小時內常出現低熱。 發熱的原因可能由於血容量減少、貧血、周圍迴圈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 分析發熱原因時要注意尋找其他因素, 例如有無併發肺炎等。

(五)出血後的代償功能:當消化道出血量超過血容量的1/4時, 心排出量和舒張期血壓明顯下降。 此時體內相應地釋放了大量幾茶酚胺,

增加周圍迴圈阻力和心脈率, 以維持各個器官血液灌注量。 除了心血管反應外, 激素分泌、造血系統也相應地代償。 醛固酮和垂體後葉素分泌增加, 儘量減少組織間水分的丟失, 以恢復和維持血容量。 如仍不能代償就會刺激造血系統, 血細胞增殖活躍, 紅細胞和網織細胞增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