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尿崩症中西醫概述

中醫

中醫將尿崩症歸於消渴症中的上消和下消範疇。 《素問·陰陽別論》說:“二陽結謂之消。 ”《素問·氣厥論》說:“肺消者, 飲一溲二”。 中醫認為五志過極, 肝氣不舒, 鬱而化火;或濕熱內侵, 熱熾於內, 熱傷胃陰、腎陰而致消渴。 《四聖心源·消渴》說:“消渴者, 足厥陰之病也。 ”李東垣認為:“消渴皆燥熱為病也。 ”在發病機理上, 中醫認為本症患者素體陰虛, 如再有飲食不節, 情志失調, 勞欲過度, 致使燥熱盛, 陰津耗竭, 易致本病發生。 如熱傷胃陰, 津液乾枯, 則煩渴多飲;熱傷腎陰, 則津液外流, 致使多溲。  

西醫

尿崩症是由於抗利尿激素分泌不,

或腎臟對ADH反應缺陷而引起的症候群, 其特點是多尿、煩渴、低比重尿和低滲尿。

ADH又稱血管加壓素, 主要在下丘腦視上核、室旁核合成, 為分子量1084的9肽。 ADH分泌後沿丘腦-神經垂體束下達其末梢, 儲存于垂體後葉中。 在生理刺激下垂體後葉以固定比例釋放抗利尿激素及其運載蛋白神經垂體素(neurophysinII)。

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漿滲透壓的調節, 此外還受到有效血容量、情緒、氣溫、藥物等因素的影響。 ADH主要作用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 通過啟動膜上腺苷酸環化酶, 催化ATP生成cAMP, 後者啟動膜上結合的蛋白磷酸激酶, 使上皮細胞管腔腔面膜蛋白磷酸化, 增加了膜孔的數目, 使水更易透過上皮而吸收, 從而減少尿量。 由上可知, 如果①分泌ADH的神經元遭破壞;②輸送ADH的通道垂體柄受損;③儲存ADH的垂體後葉受破壞;④腎小管對ADH的反應缺陷,

都可引起尿崩症。

在此著重論述垂體性尿崩症。

下丘腦垂體性尿崩症的診斷標準:

1、定性主要根據禁水和加壓素試驗的結果, 具體操作及判斷標準見前述“五、實驗室檢查及其他特殊檢查”。

2、定位確診本病後, 須查明原因, 可通過顱正側位片, 查看蝶鞍及鞍上部位病變, 必要時作CT或氣腦造影, 部分患者需作眼底和視野測定, 以明確有無占位或浸潤性病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