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鉤蟲病病證簡介

一、病因

由於十二指腸鉤口線蟲或美洲鉤口線蟲一併簡稱鉤蟲)寄生於小腸內所引起的疾病。 當人體接觸鉤蟲的傳染期幼蟲(絲狀蚴)時, 幼蟲即鑽入皮膚而引起感染發病。 臨床上以貧血、營養不良、胃腸功能失調為主要表現, 重者可致發育障礙及心功能不全。

二、症狀

鉤蟲病的症狀主要由鉤蚴及成蟲所致, 但成蟲所致的症狀更為長久和嚴重。 鉤蚴侵入處的皮膚感到奇癢和燒灼, 繼而出現小出血點、丘疹或小皰疹, 俗稱“糞觸塊”、“糞毒”、“糞疙瘩”。 隨鉤蚴在人體內的移行, 受感染後的3-5日, 常出現喉癢、咳嗽,

重者甚至劇烈乾咳或哮喘發作。 成蟲寄生在小腸, 擾亂脾胃氣機, 吸食及耗費人體血液, 因而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 食欲亢進但勞動力反而減退, 異嗜生米、茶葉, 甚至泥土、碎紙等胃腸失調的症狀。 嚴重者出現心悸短氣, 四肢乏力, 頭暈耳鳴, 面足浮腫, 面色萎黃, 唇舌色淡, 脈數而弱等氣血虧虛的症狀。 鉤蟲病的臨床症狀輕重不一, 與感染鉤蟲的種類、數量、時間和個人營養及免疫狀況有關。 輕者可無明顯症狀。 一般以貧血為主。 絕大多數是無症狀的鉤蟲感染者。 病人早期可出現紅色高出皮膚的小丘疹, 奇癢, 抓破後易發炎, 常常發生在足趾、手指之間, 足趾, 手腕與泥土接觸部位, 俗稱“糞觸腳”、“打糞毒”, 可持續3-5天。 隨後可出現咳嗽、氣喘。
成蟲在小腸內定居後, 不斷從腸壁吸血, 引起腸壁潰瘍出血, 可出現貧血症狀, 如面色、指甲蒼白, 勞動後易氣急, 心跳厲害, 沒力氣。 少數病人出現食欲怪癖, 喜吃生米、泥土等。 兒童嚴重感染後可影響生長發育。 鉤蚴所致的症狀:1、皮膚損害:當蚴侵入皮膚時, 局部有癢疹及匍行丘疹或小皰疹。 由於抓癢可引起繼發感染, 局部淋巴結亦可腫大;2、內臟損害:當蚴侵入血循環在體內移行時, 可引起蠕動移行病及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