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風熱濕邪犯耳型旋耳瘡

治療方法:消風散加減;若濕重者可選用萆薢滲濕東加減;若濕熱壅盛者, 可用龍膽瀉肝東加減。

證候表現:耳部皮膚瘙癢、灼熱感, 數日後出現小水泡, 潰破滲出黃色脂水, 皮膚糜爛, 甚則波及整個耳廓及其周圍皮膚。 舌質紅, 苔黃膩, 脈弦數。

病因病機:風熱夾濕邪上犯, 蒸灼耳竅, 故耳部皮膚灼熱、潮紅;風盛則癢, 濕熱盛則起水泡, 潰破, 黃色脂水浸淫;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為濕熱內盛之象。

治則治法:清熱祛濕, 疏風止癢。

處方:消風散。

方用:消風散加減。 若濕重者可選用萆薢滲濕東加減;若濕熱壅盛者, 可用龍膽瀉肝東加減。

處方:萆薢滲濕湯。

處方:龍膽瀉肝湯。

出處:《中醫耳鼻咽喉科學》·第六章耳科疾病(篇)·第四節旋耳瘡(章)

原文:風熱濕邪犯耳主證:耳部皮膚瘙癢、灼熱感, 數日後出現小水泡, 潰破滲出黃色脂水, 皮膚糜爛, 甚則波及整個耳廓及其周圍皮膚。 舌質紅, 苔黃膩, 脈弦數。 證候分析:風熱夾濕邪上犯, 蒸灼耳竅, 故耳部皮膚灼熱、潮紅;風盛則癢, 濕熱盛則起水泡, 潰破, 黃色脂水浸淫;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為濕熱內盛之象。 治法;清熱祛濕, 疏風止癢。 方藥:消風散加減。 方中重用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衣以疏風止癢;用蒼術、苦參、木通以祛濕;石膏、知母清熱瀉火;生地、當歸涼血散血。 全方合用, 可清熱祛濕, 疏風止癢。 若濕重者可選用萆薢滲濕東加減;若濕熱壅盛者,

可用龍膽瀉肝東加減以清熱解毒祛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