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脾胃不和的症狀 中醫如何治療脾胃不和

我們看病的時候, 醫生常常會說, 你脾胃不和, 需要調理調理, 那麼到底什麼是脾胃不和呢, 脾胃不和的症狀有哪些呢, 我們怎麼判斷自己是否脾胃不和呢?中醫是如何調理脾胃不和的呢?帶著這些疑問和小編一起來看本文吧。

脾胃不和是中醫常有的說法, 也就是我們身體不健康的一種表現, 也是身體的調節出現了異常的反應。

中醫的介紹, 最好就是進行中醫的緩解。 發生這樣的身體異常, 您也不要慌張, 一般只要找對症狀, 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那麼, 中醫上會有怎樣的方法進行科學的緩解呢?請看小編為您介紹變化多端的中醫調理吧!

臉色發黃

對於不同的疾病情況, 進行中醫的調理也是有不同的方法的, 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合理的治療選擇。

如果一個人的臉色沒有關澤還發黃的話, 可能是因為脾胃不和導致的, 會有吃飯不香, 吃完飯後肚子脹, 同時還會出現腹瀉等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 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 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 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 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 與萎黃相反是黃胖, 即面色發黃且有虛腫。

鼻頭暗淡

進行中醫的護理也是需要不同問題不同分析的, 在生活中傳統的中醫也會幫助您進行有效地緩解。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 以小坑為中心,

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 如果鼻頭發紅是脾胃有熱證, 表現為特別能吃, 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中醫方法:脾胃有熱者可按摩足三裡穴, 每次5分鐘, 每天2~3次, 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

嘴唇無光澤

健康的飲食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狀態, 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 則口唇紅潤有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氣虧虛, 則口唇淡白無光澤, 甚至萎黃, 而且常脫皮。

中醫方法:脾氣虧虛者可以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時, 因為此時脾氣最旺, 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能力最強。 而脾臟最弱的時間是19~23時, 可於晚飯1小時後吃1個水果,

以幫助健脾。

排便失調

還有的人經常是便秘和拉肚子交替, 表現為排便失調。 這類人普遍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失眠多夢、盜汗、形體消瘦, 女性大多有痛經的問題, 中醫認為屬於中氣虧虛、陰陽兩虛。 便秘是白領人群的常見問題, 是脾胃虛弱、大腸津液不足的表現。 人正常情況下, 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 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 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 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 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這樣的人應多吃綠葉蔬菜,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堅持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蜂蜜水, 平時經常多次少量地飲水;飯後順時針揉肚子, 促進腸蠕動;另外每天定時去蹲廁所, 培養定時大便的習慣。

如何調理脾胃

養成良好的飲食規律:規律的飲食對養脾胃十分重要。 當然, 這種規律不是死的。 不是每個人都要7時吃早餐, 要形成自己的用餐規律, 需要摸索出自己的合適的時間和節律。 吃飯時不宜過快, 進食速度過快會加重胃腸負擔, 造成反流的情況。 另外吃得太快也會容易超量, 產生消化不良的情況。 如果趕不上正常時間吃飯, 身邊要準備一些梳打餅乾、優酪乳等零食, 到了飯點吃不上飯的時候嚼點零食, 能起到保護胃的作用。

保持心情舒暢:不良的情緒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 而出現便秘、腹瀉、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情況;緊張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多而使胃炎遷延難愈。

飲食調理

生脈飲

原料:太子參15克, 麥冬10克, 五味子5克。

做法:將上三味藥煎水當茶飲。

功效:可益氣養陰, 是汗出較多的夏季最佳飲品, 老少皆宜。

山楂麥芽飲

原料:山楂15克, 生麥芽30克, 太子參15克, 竹葉芯10克。

做法:將山楂、麥芽、太子參、淡竹葉洗淨, 用水煮沸, 浸泡15分鐘即成, 代茶飲, 隨意飲用。

功效:益氣清心, 健脾消滯。

生活中發生疾病就是常有的事情, 尤其是我們的身體, 總是會受到周圍環境的變化, 發生異常的反應。 脾胃不和也只是我們身體反應的一種情況, 小編希望您在生活中可以注意自己的健康, 注意健康的生活習慣, 健康的飲食措施。 最後, 小編建議您多瞭解中醫文化, 健康的養生吧!

健脾胃方法

捏脊法

言之, 就是捏脊樑骨, 從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的時候, 不必拘泥於穴位, 因為脊柱兩側正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之處, 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兩側更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總之搓得發熱為止。

拉筋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推腹法

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道理想通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

吞唾液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中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春秋時期的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於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繁體字中,山谷的谷寫作“穀”,而穀物的穀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穀空虛,脾受納故”。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

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使氣血流注於胃經。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

結語:脾胃不和是常有的症狀,很多人對此也不在意,其實脾胃不和的危害是非常多的,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調理哦。調理脾胃不和的方法有很多種,上文小編給大家介紹了一些中醫方法,我們可以看看哦。

捏脊能對身體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氣;還可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升降氣機。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兩側更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總之搓得發熱為止。

拉筋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推腹法

人體內的三濁(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罪魁禍首。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道理想通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

吞唾液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最好的健脾胃的藥。中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春秋時期的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於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繁體字中,山谷的谷寫作“穀”,而穀物的穀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穀空虛,脾受納故”。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

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使氣血流注於胃經。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

結語:脾胃不和是常有的症狀,很多人對此也不在意,其實脾胃不和的危害是非常多的,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調理哦。調理脾胃不和的方法有很多種,上文小編給大家介紹了一些中醫方法,我們可以看看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