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甲殼的鑒定

甲殼指穿山甲剝下後剔淨肉渣, 用片竹撐開曬乾後帶鱗甲的整個甲皮, 稱甲殼。

穿山甲(英文名:Malayan pangolin) 為鱗甲目, 鱗鯉科, 地棲性哺乳動物。 穿山甲體形狹長, 全身有鱗甲, 四肢粗短。 多生活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較潮濕的丘陵雜灌叢。

挖洞居住, 多築洞於泥土地帶。 白晝常匿居洞中, 並用泥土堵塞。 晚間多出外覓食, 晝伏夜出, 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 其鱗片可做藥用, 用於活血散結, 通經下乳, 消癰潰堅。 主血瘀經閉, 症瘕, 風濕痹痛, 乳汁不下, 癰腫, 瘰鬁等症。 穿山甲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根據陶弘景著《本草經集注》的記載,

穿山甲是一種食蟻動物, 它“能陸能水, 日中出岸, 張開鱗甲如死狀, 誘蟻入甲, 即閉而入水, 開甲蟻皆浮出, 圍接而食之。 ”

穿山甲的生活習性果真是這樣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 李時珍跟隨獵人進入深山老林, 進行穿山甲解剖, 發現該動物的胃裡確實裝滿了未消化的螞蟻, 證明了本草書的記載是正確的。

但李時珍發現穿山甲不是由鱗片誘蟻的, 而是“常吐舌誘蟻食之”。 他修訂了本草書上關於這一點的錯誤記載。 同時他又在民間收集了穿山甲的藥用價值, 記載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 婦人食了乳長流”的順口溜。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