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多發性細菌性肝膿腫中藥方劑

中醫處方

【辨證】肝經濕熱, 鬱而化火, 熱毒熾盛。

【治法】疏肝瀉火, 化濕解毒。

【方名】肝癰瘍。

【組成】生地15克, 丹皮10克, 黃芩10克, 赤芍10克, 柴胡6克, 澤瀉10克, 青蒿10克, 連翹10克, 川楝子10克, 姜半夏6克, 車前子20克, 雙花15克, 生梔子10克, 敗醬草12克, 草河車10克, 廣角粉3克(沖服)。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3次。

【出處】楊景海方

細菌性肝膿腫

細菌性肝膿腫是指化膿性細菌侵入肝臟, 造成局部肝組織炎症, 壞死液化、膿液積聚而形成的膿腫。 膿腫常為多發性, 單發性者並非少見;右肝多於左肝;雙側受累者亦常有所見。 膿腫大小不一。 部分可遷延成慢性肝膿腫。

細菌性肝膿腫以農村地區為多見, 與不衛生的生活習慣有關。 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厭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一般為多種細菌混合感染。 細菌侵入肝臟途徑有:(1)膽道系統:這是最主要途徑, 常因結石或膽道蛔蟲造成化膿性膽管炎, 膿性膽汁沿膽管上行感染導致肝膿腫。 (2)血行感染:全身任何部位感染致細菌隨血循環進入肝臟。 (3)淋巴系統:鄰近臟器感染, 細菌經淋巴回流入肝。 當然細菌入肝能否引起肝膿腫, 不但取決於細菌數量、毒力, 還要取決於人體抵抗力和肝臟局部情況。 隨著診療水準提高, 目前對該病的治療效果非常令人滿意。

臨床表現

1.起病急, 常有寒戰、高熱、噁心、嘔吐、納差、乏力,

嚴重時可出現黃疸。

2.肝區疼痛或伴有右肩牽涉痛。

3.右季肋部飽滿, 肋間皮膚呈凹陷性水腫, 右上腹肌緊張, 肝大, 肝區叩痛和壓痛。

診斷依據

1.發熱、肝區疼痛, 肝大, 肝區叩痛及壓痛。

2.白細胞升高, 核左移。

3.X線示右膈肌抬高, 活動受限。

4.B超檢查顯示肝內單個或多個液性暗區。

治療原則

1.全身支持療法: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糾正低蛋白血症, 少量輸血。

2.聯合應用敏感抗生素。

3.手術療法。

用藥原則

1.一般肝膿腫選用A、B框限藥物一種或幾種聯合靜滴。

2.感染嚴重者, 選用C項中一種強的抗生素靜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