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發病率高、治療難度大, 長期以來很多患者只能是控制病情的惡化, 被動的維護慢阻肺患者的病情。 迄今為止, 控制緩解療法不能阻止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持續降低, 只是改善症狀和減少併發症。
在臨床上, 治療慢阻肺的原則主要是:防止病情進展, 緩解症狀, 提高運動耐量, 改善健康狀況, 防治合併症, 防治急性發作, 降低病死率, 延緩生命被動維護健康。 但是由於很多人缺乏預防觀念, 加上吸煙、人口老齡化、環境污染、體力勞動和運動減少導致很多人肺功能下降。
而大多數慢阻肺患者輕視每年會出現幾個月的咳嗽、咳痰現象,
有許多慢阻肺患者在病情的急性發作期比較重視用葤, 但病情一旦得到緩解就停止治療。 長期下去, 慢阻肺急性發作也越來越頻繁。 更有一些患者認為慢阻肺即使堅持治療, 也只是改善症狀及避免病情惡化, 並不能根治, 不積極配合治療。 而另一些患者對治療的期望值過高, 經過一段治療後沒有看到顯著效果, 便喪失治療的信心。
事實上對於慢阻肺, 治療方案中應該包括長期系統的計畫, 患者應正確認識慢阻肺治療的長期性。 並且在治療的過程中應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