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帶狀皰疹注意對證選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皮損為成群簇集性水皰發於身體一側, 以額神經(面部)、肋間神經(胸部)及臀部、大腿區域多見, 其他部位亦可發生。 按其發病部位不同, 又有“蛇串瘡”、“蛇丹”、“纏腰火丹”之稱。 神經痛是該病最典型的症狀, 多數在皮疹出現之前3~5日內發生疼痛, 有的伴隨皮損出現時疼痛, 尤其是老年患者, 痛甚時如湯潑火灼, 或錐刺樣, 難以忍受, 夜間不能安眠。 有些患者在皮損完全消退後, 遺留神經痛症狀, 仍可持續較長時間, 幾個月至一兩年不等。 因而患病之後應及早治療。

臨床觀察, 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患大皰性帶狀皰疹的疼痛最劇烈, 治療不當, 遺留神經痛時間最長。 發於額部、耳廓前後、頸項部的多為肝膽濕熱蘊毒所致。 發於胸部、腹部、下肢的多因肝、脾、胃濕熱化毒所發。

肝膽濕熱蘊毒型證見口苦頭漲, 煩躁易怒, 舌紅苔黃膩, 脈弦數。 方取:龍膽草10克, 夏枯草15克, 梔子10克, 黃苓10克, 板藍根30克, 大青葉20克, 銀花30克, 連翹12克, 蒲公英30克, 延胡索12克, 生甘草10克。 加減:疹色潮紅觸之有灼熱感, 加丹皮10克, 紫草15克;小便黃加木通6克, 車前子10克;大便幹加大黃10~15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肝胃濕熱化毒型證見口苦口黏, 性情急躁, 納差, 舌質紅, 苔黃膩, 脈弦濡數。 方取:龍膽草10克, 夏枯草10克, 黃連10克, 黃芩10克, 梔子10克, 茯苓12克, 薏苡仁20克,

銀花30克, 板藍根30克, 連翹12克, 延胡索12克, 甘草1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脾胃濕熱化毒型證見腹脹不適, 納食不香, 舌胖苔黃膩, 脈濡數。 方取:白術10克, 茯苓12克, 佩蘭10克, 梔子10克, 砂仁10克, 厚樸6克, 黃連10克, 滑石10克, 板藍根30克, 銀花30克, 連翹12克, 延胡索12克, 甘草1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皰疹色紅灼熱疼痛兼有口渴, 咽幹。 方取:生地30克, 丹皮10克, 玄參15克, 紫草10克, 麥冬15克, 知母2克, 天花粉12克, 板藍根30克, 銀花30克, 連翹12克, 山豆根10克, 射干10克, 延胡索12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除上述藥物治療外, 如加上中藥外用則療效更加顯著, 方取:地榆50克, 板藍根50克, 大黃50克, 芒硝50克, 馬齒莧50克, 連翹30克, 金銀花30克, 丹皮30克。 亦可據皮損大小酌情用量。 水煎待涼後用紗布蘸藥液濕敷皮疹處, 5~10分鐘更換一次。 濕敷後大皰型帶狀皰疹可搽複方爐甘石洗劑(爐甘石粉15克,

滑石粉10克, 氧化鋅10克, 青黛粉2克, 蒸餾水100毫升), 用時搖勻毛刷蘸搽, 每日數次, 以利皰疹乾涸消退。

治療紅斑型帶狀皰疹, 方取:丹皮10克, 大黃10克, 紫草6克。 共研細粉與凡士林100克充分調勻, 塗於患處, 每日兩次, 紗布包敷。 清熱解毒, 有利於皮損較快消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