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肺癌治療進化史

癌症的英文來自拉丁文的“螃蟹”, 可見最初取名便考慮了這種病症在人類中的橫行霸道。 其中, 又屬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不過, 人類在與肺癌持久的抗爭中, 掌握了很多種對抗癌症的方法!

肺癌到底從何而來?

其實每個人都是帶“癌”生存的, 比如原癌基因, 別恐慌, 它是個正常基因。 人體的細胞生長是動態平衡的, 這種平衡的維持就需要原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的相互配合, 這仿佛就像一輛車要平穩運行, 需要“刹車”、“油門”默契配合一樣。 一旦這些基因位點在刺激下發生突變, 細胞無序生長,

便像滾雪球一樣持續積累, 形成腫瘤。 抽煙, 空氣污染, 電離輻射……這些都可能會損害呼吸系統, 而所有的不良後果中, 最讓人聞之色變的, 當屬肺癌, 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了全部肺癌的85%, 因此這種肺癌類型, 更是醫學界關注的重點。

“簡單粗暴”很有效——手術治療

在遠古時候, 便有了對癌症的描述, 稱之為腫塊、瘤。 顯然直接切除是最容易想到的治癒方法。 但是直到19世紀, 麻醉技術, 無菌技術……等逐漸成熟, 手術才成為治療癌症的主要方式。 直到今天, 若能早期就得到診斷, 手術切除原發病灶仍是有效方法 。 不過, 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手術機會。 超過50%的非小細胞癌患者在確診時, 已經是肺癌晚期 , 出現全身多發轉移, 這時已經完全錯過了手術治療時機。

據國際抗癌聯盟統計, 目前只有不到40%的患者有機會和條件接受手術治療, 超過60%的肺癌患者由於晚期病情或身體條件的限制不得不另尋出路 。 這一現實逼迫我們不得不另闢蹊徑, 尋求其他替代治療。

大面積掃射——化療和放療

二戰期間的毒氣、生化武器等等, 偶然間也給了醫學界一種新思路——化療。 化療是化學藥物作用於腫瘤細胞的合成代謝, 從而起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對於不能接受手術治療的晚期患者, 化療是容易實現的治療方式之一。 但是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 也將正常細胞和免疫細胞一同殺滅, 因此, 強烈的副作用在所難免。

放療是用放射線來殺傷腫瘤細胞。 放射治療大多數療效確切,

能夠顯著鞏固化療或手術的療效, 延長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比化療來說, 放療定位準確, 正常組織損傷小。 但是局部治療也有局限性, 因為照射範圍小, 不能保證照射區域的完整。 所以放療經常配合手術、化療一起實施, 這種綜合治療方案, 需要醫生對病人情況準確得評估判斷才能有效。

一擊必中——靶向治療

放化療的方法像是“蒙著眼睛打靶”, 命中率低。 而靶向藥物的出現, 則大大提高了治療的精確度及有效性。 靶向治療的前提是要找到正確靶點, 一旦明確了致癌的分子靶點, 人體內的癌細胞就好像是帶有標誌的目標, 更容易被狙擊手找到, 一槍斃命。

比如融合基因EML4-ALK就是偶然發現的一個新靶點, 更重要的是,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 這個融合位點的出現率高達3%—5%。 攻克此位點, 將會給肺癌靶向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 美好前景促使科學家們致力於研究專門針對此靶點的ALK抑制劑。 不過, 因為分子靶點眾多, 有的在癌細胞上, 有的在其信號傳導通路上, 研究者需要先明確這個靶點和“癌”的關係, 然後才能尋求最合適的方法抑制它。 就好像要攻克一個大部隊, 除了直面敵軍, 切斷食物供給、通訊線路都是有效的辦法。 治療最終的目的是打擊癌細胞, 又讓正常的細胞不受傷害。

這種個體化的靶向治療方案, 也正在將肺癌治療帶入一個新時代。 醫生在處方前, 先對病人進行基因篩選, 針對ALK等相關基因靶點突變陽性的患者, 選擇臨床批准使用的相關藥物,

便可得到明顯的治療效果。

目前靶向治療已經成為治療晚期肺癌的熱點, 非小細胞肺癌的任何階段患者, 只要明確了致癌靶點, 靶向治療都是首選的治療方案, 因為它比較精准地作用於腫瘤細胞, 對正常細胞影響少, 毒性和不良反應之小也都是放化療所無可比擬的。 因此為了更好的治療, 我們需要更好的基因篩選方法, 更多的肺癌致病基因和靶向藥物有待繼續發現。

與肺癌抗爭的路很長, 走得也很艱難, 說短時間內完全消滅它, 顯然太過狂妄。 但是通過這些行動和努力, 至少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 可以得到更多拯救健康, 延長生命的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