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泛指原發於膽囊的惡性腫瘤。 從組織學分類看, 以腺癌所占比例最高(大於80%), 其次為鱗癌、混合癌及未分化癌。 因其惡性程度高、易早期轉移、難於早期發現、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等特點, 因而術前確診為膽囊癌的患者其遠期療效差於肝癌及胰腺癌。
膽囊癌並不少見, 近年來統計顯示發病率有所上升, 膽囊癌約占全部胃腸道腺癌的20%左右, 女性發病3倍於男性, 50歲以上者占5%-9%。
膽囊癌發病原因有待研究, 普遍的看法是認為與慢性膽囊炎和長期的膽囊結石刺激有關, 因為80%的膽囊癌患者伴有膽囊結石,
臨床表現主要有疼痛, 黃疸及消瘦, 膽囊區腫塊等。
到目前為止, 膽囊癌的治療主要依靠外科手術, 內科治療普遍療效較差。 依照腫瘤侵犯的程度不同, 其療效也不同, 局限在粘膜和粘膜下層的膽囊癌手術切除後的預後較好, 如腫瘤已侵及全層, 並擴散至膽管, 或有肝臟及遠處轉移者, 則只能依靠化療、放療和中醫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