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旦有膽囊癌,
將會危及到人們的生命,
因為膽囊癌是一種惡性腫瘤,
所以人們要及時治療膽囊癌,
那麼,
膽囊癌的治療原則是什麼呢?
膽囊癌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一、膽囊癌的外科治療原則
1、隱匿性膽囊癌的根治性手術原則,
隱匿性膽囊癌是指術前,
術中均未得出診斷,
而在因“良性”疾病行膽囊切除術後由病理切片確診為膽囊癌者。
由於是在術後確診,
所以面臨的問題為是否需要再次行根治手術。
若術後病理切片發現癌腫僅侵犯至粘膜層或肌層者,
單純行完整膽囊切除術已達根治目的,
可不必再行第二次根治性手術。
膽囊癌的淋巴轉移首先累及膽囊三角及沿膽總管分佈之淋巴結。
而位於膽囊頸,
尤其是膽囊管的癌腫,
由於位置鄰近膽囊三角,
故較早發生上述淋巴結轉移。
膽囊頸癌腫術後復發率也顯著高於膽囊體底部癌腫組。
因此,
位於膽囊頸、膽囊管的隱匿性膽囊癌,
無論其侵犯至膽囊壁的哪一層,
均應再次行肝十二指腸韌帶周圍淋巴結清掃術。
對於浸潤深度超過肌層,
切緣陽性及膽囊三角淋巴結活檢陽性的隱匿性膽囊癌也均應行第二次根治手術。
2、膽囊癌的根治手術:由於膽囊癌患者就診時往往已不是早期,
據大宗病例分析,
能獲根治性切除的膽囊癌只占23%左右。
總體上膽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為3個月。
故有些外科醫生對膽囊癌的治療持悲觀態度。
近年來,
由於對膽囊癌根治性手術的開展,
術後5年生存率已有顯著的提高。
根治術的範圍主要包括膽囊切除、肝部分切除和淋巴結清掃。
肝臟一般切除膽囊床周圍3釐米左右。
淋巴結清掃根據其匯流途徑和轉移情況而定。
一般清掃至轉移淋巴結的下一站淋巴結。
早期膽囊癌只要切除膽囊淋巴結,
但大多數可切除的膽囊癌應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的淋巴結,
必要時還應清掃胰十二指腸上、胰頭後淋巴結。
3、晚期膽囊癌的姑息性手術:對於無法根治的晚期膽囊癌病例,
手術原則為減輕痛苦,
提高生活品質。
晚期膽囊癌較突出的問題是由於癌腫侵犯膽道系統所導致的阻塞性黃膽。
手術應儘量考慮作內引流。
內引流方法有膽管空腸吻合術等,
但由於局部癌腫浸潤往往較深,
尤其是伴有肝門部浸潤者,
膽腸內引流術常不易進行。
對此類病人,
可行架橋內引流術。
對於全身情況極差的病例,
也可行置管外引流術。
對於肝門部侵犯嚴重而無法行上述手術者,
可採用刮吸法切開右肝,
尋找右肝的擴張肝管,
以便行置管引流。
二、膽囊癌的放療治療原則
僅做為一種輔助手段應用於手術後或已無法切除的病例。
Todoroki報告膽囊癌病灶切除加放療的3年存活率為10.1%,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而未加放療者為0.一般放射劑量為40~50GY.術中放射即在切除病灶後,
採用迴旋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
給20~30GY的放射量。
三、膽囊癌的化療治療原則
膽囊癌對各種化療藥物均不敏感,
很難觀察其療效,
多用於術後輔助治療。
常用的藥物有ADM、5-FU、MM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