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綜述:
疫毒痢是因感受濕熱疫毒, 積滯腸腑, 熱毒熾盛而致突然發病, 高熱, 昏迷, 驚厥, 便下膿血(或無)為主要表現的傳染性疾病。 西醫學中的中毒性菌痢可參考本病辨證論治。
二、臨床表現:
1、發病急暴, 大便混有膿血, 有腥臭味。 或雖未見膿血便, 而有高熱、昏迷、驚厥, 並可出現閉脫危象。
2、典型病例以夏秋季為多, 發病年齡以2~5歲為多見, 有飲食不潔史和接觸史。
3、大便鏡檢可見大量紅、白細胞(以白細胞為主), 並有吞噬細胞。
4、取大便膿血部分(必要時肛門指檢)培養, 可有痢疾桿菌生長。
5、應注意與小兒暑溫、瘧疾相鑒別。
三、主要類型:
疫毒內閉, 內閉外脫。
四、治療:
1、中成藥
可酌情選用香連丸、穿心連片等藥治療
2、中藥針劑
疫毒痢發生厥脫者可用生脈、參附注射液或參麥注射液治療;發生神昏、驚厥者可用醒腦靜注射液或清開靈注射液治療。
3、針灸療法
高熱驚厥者, 可先針刺人中, 百會, 再針內關、風池, 以中強刺激為宜。 脫證, 除針刺人中外, 加刺中沖, 採用間歇性刺激法, 進針後每隔4~5分鐘撚針一次, 並可同時艾灸氣海、百會。
4、西醫療法
感染嚴重者可選用抗生素;出現中毒性休克時可行抗休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