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治療中少數人可出現過敏反應, 如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紫癜, 個別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 其過敏性反應常由製劑中所含的雜質引起。 輕者無須處理或採用抗組胺類藥物治療, 重者更換製劑或改服口服降糖藥。 必須胰島素治療者, 可採用脫敏療法。
胰島素該如何脫敏?
1、緊急脫敏
將4單位正規胰島素溶於40毫升生理鹽水中, 再稀釋至400毫升, 即得0.1毫升中含0.001單位, 開始注射0.1毫升, 如無反應, 每15~30分鐘加倍注射, 直至需要量。 其過程做好過敏性休克搶救的準備。
2、非緊急脫敏
用上述脫敏液從0.001單位開始,
若出現水腫, 繼續使用一段時間後常可自行消失, 較重者可更換製劑。 其原因可能是胰島素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 引起水鈉瀦溜。
若出現屈光不正, 多見於初治患者, 表現為視物模糊、遠視。 是由於治療後血糖迅速下降, 使晶狀體和玻璃體內滲透壓不平衡所致, 當血糖控制穩定後, 症狀迅速消失, 多無須處理。
若出現皮下脂肪萎縮, 應經常更換注射部位, 並採用室溫胰島素注射, 熱敷注射部位和使用高純度的胰島素, 可減少發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