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麻痹症愈後會不會復發

小兒麻痹是一種很常見的兒科疾病, 很多的家長在給孩子積極治療的同時還擔心會復發的問題, 那麼小兒麻痹症愈後會不會復發呢, 其實小兒麻痹症一般不能完全治癒, 會給孩子留下後遺症, 但是是不會復發的了, 下面我們認識下這個病的症狀。

1.前驅期.

主要症狀為發熱、食欲不振、多汗、煩躁和全身感覺過敏;亦可見噁心、嘔吐、頭痛、咽喉痛、便秘、彌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滲出物、腹瀉等, 持續1~4天。 若病情不發展, 即為頓挫型。

2.癱瘓前期.

多數患者由前驅期進入本期, 少數於前驅期症狀消失數天后再次發熱進入本期,

亦可無前驅期症狀而從本期開始。 患兒出現高熱、頭痛。 頸背、四肢疼痛, 活動或變換體位時加重。 同時有多汗、皮膚發紅、煩躁不安等興奮狀態和腦膜刺激征陽性等神經系統體征。 小嬰兒拒抱, 較大嬰兒體檢可見:①三角架征即患者坐起時需用兩手後撐在床上如三角架, 以支持體位;②吻膝試驗陽性即患者坐起、彎頸時唇不能接觸膝部;③頭下垂征即將手置患者肩下, 抬起其軀幹時, 正常者頭與軀幹平行。 此時腦脊液出現異常, 呈現細胞蛋白分離現象。 如病情到此為止, 3~5天后熱退, 即為無癱瘓型, 如病情繼續發展, 則常在癱瘓前12~24小時出現腱反射改變, 最初是淺反射、以後是深腱反射抑制、因此早期發現反射改變有重要臨床診斷價值。

3.癱瘓期.

臨床上無法將此期與癱瘓前期截然分開, 一般於起病後2~7天或第二次發熱後1~2天出現不對稱性肌群無力或遲緩性癱瘓, 隨發熱而加重, 熱退後癱瘓不再進展。 多無感覺障礙, 大小便功能障礙少見。 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以下幾型。

(1)脊髓型此型最為常見。 表現為弛緩性癱瘓, 不對稱, 腱反射消失, 肌張力減退, 下肢及大肌群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 但也可僅出現單一肌群受累或四肢均有癱瘓, 如累及頸背肌、膈肌、肋間肌時, 則出現梳頭及坐起困難、呼吸運動障礙、矛盾呼吸等表現。

(2)延髓型又稱球型, 系顱神經的運動神經核和延髓的呼吸、迴圈中樞被侵犯所致。 此型較少見, 呼吸中樞受損時出現呼吸不規則,

呼吸暫停;血管運動中樞受損時可有血壓和脈率的變化, 兩者均為致命性病變。 顱神經受損時則出現相應的神經麻痹症狀和體征, 以面神經及第X對顱神經損傷多見。

(3)腦型此型少見。 表現為高熱、煩躁不安、驚厥或嗜睡昏迷, 有上運動神經元痙攣性癱瘓表現。

(4)混合型以上幾型同時存在的表現。

4.恢復期.

一般在癱瘓後1~2周, 癱瘓從肢體遠端開始恢復, 持續數周至數月, 一般病例8個月內可完全恢復, 嚴重者需6~18月或更長時間。

5.後遺症期.

嚴重者受累肌肉出現萎縮, 神經功能不能恢復, 造成受累肢體畸形。 部分癱瘓型病例在感染後數十年, 發生進行性神經肌肉軟弱、疼痛, 受累肢體癱瘓加重, 稱為“脊髓灰質炎後肌肉萎縮綜合征”,

病因不明。

以上就是小兒麻痹症愈後會不會復發的介紹, 我們清楚的明白了小兒麻痹症不能完全治癒, 但是是不會復發的了, 如果想瞭解更多小兒麻痹症方面的知識, 要去專業的醫院進行諮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