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病是指選擇性的損害脊髓前角、橋延腦運動神經核和錐體束的慢性疾病。 發生的部位在上、下下兩極運動神經元, 其性質為運動神經元的變性。 運動神經元病起病隱襲, 常無外感溫熱之邪, 灼肺傷律的過程, 大多一旦出現症狀, 便主要表現為虛損之象。 因此此病主要是由先天稟賦不足, 後天失養, 如勞倦過度, 飲食不節, 久病失治等因素損傷脾胃肝腎, 致氣血生化乏源或精血虧耗, 則筋脈肌肉失之儒養, 肌萎肉削, 發為此病。
(一)脾胃虛損:脾為後天之本, 津液氣血生化之源, 主四肢肌肉主運化主涎;胃主受納,
(二)脾腎虛損:腎為先天之本, 主藏精, 精生髓, 先天稟賦不足, 精虧髓少, 或勞倦傷腎, 腎氣虧虛, 不能溫煦脾陽, 脾陽不振, 不能運化水穀精微以濡養肌肉筋脈, 即出現四肢肌肉萎縮、肢體無力。 腎為作強之官, 腎氣之充沛, 又需脾胃之補養, 脾腎兩虛則骨枯髓虛, 形瘦肉萎, 腰脊四肢痿軟無力。
(三)肝腎陰虛:肝藏血,
(四)濕熱浸淫, 虛實夾雜:脾土惡濕喜燥, 肝臟體陰用陽, 肺朝百脈, 通調水道。 脾虛失運則聚濕化熱, 火與元氣不兩立, 一勝則一負, 由是陰火內熾。 陰火主要是下焦肝腎之火, 肝經濕熱浸淫, 流注於下, 筋骨萎軟無力。 另外, 脾胃虛弱, 內生濕熱, 阻礙運化, 精微物質不能上輸於肺, 百脈空虛, 肌肉組織失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