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統與現代中醫對於癲癇病的分類

傳統中醫著作中, 醫學各家對癲癇病的分類駁雜不一, 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

(1)按病源分:

也就是按照得病的原因對癲癇進行分類。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 是明代方賢的五分法。 他在《奇效良方》一書中, 把癲癇分為風癇、食癇、驚癇、痰癇、飲癇五類。 這種分法對後世醫家影響較大。

(2)按發作時患者發出的叫聲分:

持這種分法的代表人物是宋朝名醫錢乙, 他在《小兒藥證直訣》一書中, 根據發作時患者發出的叫聲, 把癲癇病分為五類:犬癇、羊癇、牛癇、雞癇、豬癇。 這種分法當然是不科學的, 如果發作時不發出叫聲,

便不在五類之中了, 可見分法不嚴謹。

(3)接五臟所屬分:

就是看患者發病源于哪一臟器, 也就是說是哪些臟器病變而引起癲癇。 這種分法應是從病理和症狀這個角度考慮的。

這種分法, 明朝醫家魯伯嗣是代表。 他把癲癇分為心癇、肝癇、腎癇、肺癇、脾癇五種, 並附帶說明了發作症狀。 他在《嬰童百問》一書上解釋了他的分法。 面紅、眼睛直、吐舌、咬牙、煩躁不安、氣短的叫心癇;臉和嘴唇發青、眼睛向上看、手腳抽搐、腰背硬直的叫肝癇;臉發黑帶有晦氣、眼睛向上看、嘴裡吐沫、身體僵直如屍的叫腎癇;臉白如土、眼睛發直、象受了驚嚇似的跳動搖頭、嘴裡冒沫的叫肺癇;臉色發黃、眼睛發直、肚子脹、下瀉、四肢僵硬的叫脾癇。

把發作症狀和病理結合起來給癲癇病分類,

基本上可以從中醫典籍上找到理論根據, 也符合中醫的臨床觀察經驗, 確實有獨到之處。 所以, 後世醫家也有人沿襲這種分法的思路, 加以提煉, 提出新的分法。

(4)按陰陽分:

這種分法是癲癇分類中最簡潔的一種, 只把癲癇分成陰癇、陽癇兩類。 陰癇屬於虛寒症, 患者體質虛弱, 每次發作時間較長, 發作週期也長。 陽癇屬於實熱症, 一般情況下患者體質比較強壯, 每次發作時間較短, 發作比較頻繁。

現代中醫癲癇分類

現代中醫根據中醫典籍的分類方法, 對癲癇病有了更明確的分類。 歸納起來有下面幾種:

(1)分為陰癇、陽癇或者實證、虛證兩類。 這種分法實際上是繼承了傳統中醫的陰陽兩分法。

(2)把癲癇分成風癇、驚癇、痰癇、食癇、熱癇、瘀癇、虛癇、蟲癇等類, 是根據病因來分類的。 上述幾類, 散見於醫籍中, 古代醫家已有論述, 只是未加系統概括。 現代醫家經過加工整理, 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科學的體系, 這其中有醫家獨到的見解, 但總體上說來還是對古代醫學思想的繼承。

(3)把癲癇分為肝風痰濁、肝火痰熱、肝腎陰虛、脾胃虛弱四類。 這種分法, 從肝、脾、腎三髒立論, 體現了當前中醫對癲癇病病因的基本看法, 切中了要害, 抓住了主要矛盾, 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分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