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為什麼發生肘關節脫位

正常肘關節由肱尺、肱橈和尺橈上關節組成, 主要是肱尺關節進行伸屈活動(伸180度, 屈30度)。 肘關節後部關節囊及韌帶較薄弱, 易發生後脫位。 肘關節後脫位最為常見, 大多發生於青壯年。

病因

由傳達暴力和杠杆作用所造成。 跌倒時用手撐地, 關節在半伸直位, 作用力沿尺、橈骨長軸向上傳導, 使尺、橈骨上端向近側衝擊, 並向上後方移位。 當傳達暴力使肘關節過度後伸時, 尺骨鷹嘴衝擊肱骨下端的鷹嘴窩, 產生一種有力的杠杆作用, 使止於喙突上的肱前肌和肘關節囊前壁撕裂。 肱骨下端繼續前移, 尺骨鷹嘴向後移,

形成肘關節後脫位。 由於暴力方向不同, 尺骨鷹嘴除向後移位外, 有時還可向內側或外側移位, 有些病例可合併喙突骨折。 肱前肌被剝離, 以致形成血腫, 肘關節脫位可合併肱骨內上髁骨折, 有時骨折片嵌在關節內阻礙復位, 可有尺神經損傷。

肘關節前脫位很少見, 多為直接暴力所致, 發生時多在伸肘位、肘後暴力造成鷹嘴骨折後向前脫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