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癲癇診斷與癲癇治療之間的關係

醫生多不能目睹病人的發作情況, 而且癲癇病人發作間歇期約有30%的腦電圖表現正常。 因此在癲癇治療前一定要給患者做好詳細的癲癇診斷。 這樣, 才可以針對性治療, 從而達到治癒的效果。 這就是癲癇診斷與癲癇治療之間的關係。

因此, 在癲癇治療前進行詳細完整、準確清晰的癲癇診斷是十分重要的。 在癲癇診斷過程中, 病人對自己的發作情況多無記憶, 病情多靠目睹發作情景的親屬或同事描述。 詢問內容應包括以下的方面。

1、發作時伴發症狀及發作後的症狀

發作時面色紫紺提示缺氧。

跌傷、舌或口腔粘膜咬傷、尿失禁, 可為大發作的佐證。 發作時伴頭痛、嘔吐, 為顱內壓增高徵象。

2、睡眠與發作的時間關係

有些病人癲癇只在睡眠中發作, 有的只在白天發作, 有的則無規律性。 精神運動性癲癇常在白天發作, 睡眠不足常會激發大發作。 有的病人出現癲癇性夢遊症。

3、起病的時間和誘因

首次發作時間對診斷很有幫助, 如嬰幼兒起病, 多考慮為先天性或代謝性病因;產傷所致的癲癇, 多於10歲以內起病;30歲以前起病的多為外傷性、感染性或先天性缺陷;30歲以後首次發病的除考慮腦血管性、外傷性和變性疾病外, 腦瘤的可能性也很大;原發性癲癇多於5歲左右及青春期發病。

4、首發症狀及繼發症狀發生順序

癲癇的首發症狀及一系列症狀的發生順序,

對於病灶的定位極有價值最早出現的症狀最具有定位意義:如癲癇病人首先有右側口角、眼及面部抽搐, 繼之右側手指、臂、肩和下肢抽搐, 此時意識清楚但失語, 提示左中央前回下部是癲癇病灶。

5、發作的演變過程及治療經過

不僅可以瞭解癲癇發作類型的變化, 同時可以總結治療中的經驗教訓。 另外, 對癲癇病人的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及家族史均應詳細詢問。 對病人還要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 常規進行腦電圖檢查, 必要時做腦脊液檢查、腦血管造影及CT、磁共振成像檢查等。

6、發作特點和持續時間

發作前有無先兆(如胃氣上升、心悸、眩暈、恐懼、幻覺、局部抽動等), 先兆症狀提示腦部病變部位。

全身發作往往無先兆。 發作時有無意識喪失;抽搐是全身的或是局部的;有無跌倒、口吐白沫及跌傷等情況;有無突然停止活動、中止談話、持物落地或機械性的重複動作等;兩眼是上翻或是向一側凝視, 身體是否有旋轉;有沒有麻木感、冷感、觸電感、視物變形、頭痛、腹痛等;有無似曾相識或陌生感;有無吞咽、咀嚼、吸吮;有無記憶改變、夢樣感覺、強迫思維;發作時是意識清楚、模糊或是全然不知。 以上症狀持續多久均應詳細地瞭解。

預防、治療、康復癲癇病需要醫生、患者及家屬, 甚至全社會的密切配合希望通過大家的攜手努力, 掌握和運用好該病的防治、調養方法, 為有效的提出治療效果, 減輕患者的痛苦, 減少患者及家屬繁重的經濟、生活負擔,

杜絕病情的再次發作, 使廣大患者儘快得以康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